香延止痛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8-13页 |
| 一、病例来源 | 第8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8页 |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第8页 |
| (二) 中医寒凝血瘀证的辨证标准 | 第8页 |
| 三、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 第8-9页 |
| 四、病例选择标准 | 第9-10页 |
| (一) 纳入病例标准 | 第9-10页 |
| (二) 排除病例标准 | 第10页 |
| 五、一般资料 | 第10-11页 |
| 六、治疗方法 | 第11页 |
| 七、观察指标 | 第11页 |
| (一) 诊断性指标 | 第11页 |
| (二) 疗效性指标 | 第11页 |
| 八、疗效判定标准 | 第11-12页 |
| (一) 总疗效判定标准 | 第11-12页 |
| (二)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第12页 |
| (三) 中医单项次症疗效判定标准 | 第12页 |
| 九、统计学方法 | 第12-13页 |
| 结果 | 第13-16页 |
| 一、疗效分析 | 第13-14页 |
| (一) 患者治疗后总疗效分析 | 第13页 |
| (二) 患者治疗前后腹痛程度积分的比较 | 第13页 |
| (三) 患者治疗前后腹痛时间的比较 | 第13页 |
| (四) 患者治疗后单项次证有效率 | 第13-14页 |
| 二、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 第14页 |
| 三、中医证候总疗效分析 | 第14页 |
| 四、疗效与相关资料分析 | 第14-15页 |
| (一) 年龄与疗效比较 | 第14页 |
| (二) 病程与疗效比较 | 第14-15页 |
| (三) 痛经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 第15页 |
| 五、安全性观察 | 第15-16页 |
| 讨论 | 第16-25页 |
| 一、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6-18页 |
| (一) 历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6-17页 |
| (二) 当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7-18页 |
| (三) 寒凝血瘀是原发性痛经的重要病因病机 | 第18页 |
| 二、西医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 | 第18-20页 |
| (一)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第18-19页 |
| (二)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 第19-20页 |
| 三、香延止痛方的功效与组方原则 | 第20-23页 |
| (一) 香延止痛方的功效 | 第20页 |
| (二) 服药时间 | 第20-21页 |
| (三) 香延止痛方的组方原则 | 第21-23页 |
| 四、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23-24页 |
| 五、本研究的不足 | 第24-25页 |
| 结语 | 第25-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 综述 | 第29-39页 |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