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1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课题内容与成果 | 第9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章 课题相关技术的背景知识 | 第11-20页 |
·以太网技术 | 第11-13页 |
·以太网及以太网交换机 | 第11-12页 |
·以太网帧格式 | 第12-13页 |
·VLAN技术 | 第13-16页 |
·VLAN基本概念 | 第13-15页 |
·VLAN帧格式 | 第15-16页 |
·三层交换技术 | 第16-19页 |
·二层交换机技术 | 第16-17页 |
·传统路由器技术 | 第17页 |
·三层交换机技术 | 第17-18页 |
·三种技术的对比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驱动程序总体架构的移植与优化 | 第20-32页 |
·硬件系统结构 | 第20-21页 |
·软件系统结构 | 第21-22页 |
·原有驱动的问题 | 第22-23页 |
·现有驱动的总体架构 | 第23-24页 |
·总体架构移植的具体实现 | 第24-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驱动程序功能模块的移植与完善 | 第32-59页 |
·驱动程序功能模块总体图 | 第32页 |
·端口控制模块(Port) | 第32-33页 |
·基本概念介绍 | 第32-33页 |
·具体实现 | 第33页 |
·VLAN模块(802.1Q VLAN) | 第33-36页 |
·基本概念介绍 | 第33-34页 |
·具体实现 | 第34-36页 |
·服务分类模块(Class of Service) | 第36-38页 |
·基本概念介绍 | 第36页 |
·具体实现 | 第36-38页 |
·流量控制模块(Flow Control) | 第38-39页 |
·基本概念介绍 | 第38页 |
·具体实现 | 第38-39页 |
·端口镜像模块(Port Mirroring) | 第39-40页 |
·基本概念介绍 | 第39页 |
·具体实现 | 第39-40页 |
·端口捆绑模块(Port Bundling) | 第40-43页 |
·基本概念介绍 | 第40-41页 |
·具体实现 | 第41-43页 |
·第三层交换模块(Layer 3 Switching) | 第43-51页 |
·基本概念介绍 | 第43-45页 |
·具体实现 | 第45-51页 |
·MMI功能模块 | 第51-54页 |
·MMI模块与端口控制模块 | 第51-52页 |
·MMI模块与VLAN模块 | 第52页 |
·MMI模块与CoS模块 | 第52-53页 |
·MMI与流量控制模块模块 | 第53页 |
·MMI与端口镜像模块模块 | 第53-54页 |
·MMI与端口捆绑模块模块 | 第54页 |
·HOL阻塞模块(Head of Line) | 第54-55页 |
·背压机制模块(Back Pressure) | 第55页 |
·快速过滤模块(Fast Filter Processor)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测试 | 第59-67页 |
·端口模块的测试 | 第59-60页 |
·虚拟局域网模块的测试 | 第60-61页 |
·服务分类模块的测试 | 第61-62页 |
·流量控制模块的测试 | 第62-63页 |
·端口镜像模块的测试 | 第63-64页 |
·端口捆绑模块的测试 | 第64-65页 |
·三层交换模块的测试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