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孕产妇艾滋病管理探索--以云南昆明市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一、绪论 | 第8-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9-11页 |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四) 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1. 公共管理理论 | 第12页 |
2. 公共伦理理论 | 第12-13页 |
3. 系统科学理论 | 第13页 |
(五) 研究方法及总体框架 | 第13-15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总体框架 | 第14-15页 |
二、调研内容与过程 | 第15-17页 |
(一) 调查对象 | 第15页 |
(二) 调查现场 | 第15页 |
(三) 调查方法与实施 | 第15页 |
(四) 资料整理分析 | 第15-17页 |
三、主要调研结果与总结 | 第17-35页 |
(一) 昆明市流动孕产妇艾滋病管理调研结果 | 第17-28页 |
1. 社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 | 第17-19页 |
2. 对流动孕产妇调查的结果 | 第19-25页 |
3. 昆明市流动孕产妇艾滋病管理相关措施 | 第25-26页 |
4. 昆明市流动孕产妇艾滋病管理相关活动 | 第26-28页 |
(二) 调研结果的思考与发现 | 第28-35页 |
1. 成功经验总结 | 第28-31页 |
2. 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 第31-32页 |
3. 流动孕产妇艾滋病流行特点分析 | 第32-35页 |
四、流动孕产妇艾滋病管理对策建议 | 第35-45页 |
(一) 世界各国艾滋病防治管理模式的借鉴 | 第35-37页 |
1. 澳大利亚艾滋病防治管理模式 | 第35-36页 |
2. 泰国艾滋病防治管理模式 | 第36页 |
3. 美国艾滋病防治管理模式 | 第36-37页 |
4. 我国香港特区艾滋病防治管理模式 | 第37页 |
(二) 流动孕产妇艾滋病管理对策建议 | 第37-45页 |
1. 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 | 第37-38页 |
2. 发挥政府相关部门作用 | 第38-39页 |
3. 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第39-40页 |
4. 社会工作理念介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 | 第40-41页 |
5.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信息交流 | 第41-42页 |
6. 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护理及人文关怀 | 第42-43页 |
7. 净化社会环境,阻断艾滋病传播途径 | 第43页 |
8. 建立流动孕产妇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 第43页 |
9. 落实经费筹款和监督评估机制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