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土壤CO2释放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19页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土壤呼吸影响因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9页
     ·环境因素第14-17页
     ·生物过程第17-18页
     ·人为因素第18-19页
第二章 土壤CO_2释放效应及其机理研究的探讨第19-28页
 第一节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供试材料第19-20页
     ·沙质栗钙土第19页
     ·草甸栗钙土第19页
     ·潮褐土第19-20页
   ·试验方法第20页
   ·数据处理第20-21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21-27页
   ·不同粒径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探讨第21-23页
     ·不同粒级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结果的变异性分析第21页
     ·不同粒级土壤活性有机碳相关性分析第21-23页
   ·栗钙土有机碳、土壤呼吸强度及酶活性研究第23-27页
     ·沙质栗钙土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强度及酶活性分析第23-24页
     ·草甸栗钙土土壤有机碳、土壤呼吸强度及酶活性分析第24页
     ·栗钙土有机碳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第24-27页
 第三节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不同施肥水平夏玉米土壤CO_2释放效应研究第28-42页
 第一节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试验材料第28页
   ·试验方法第28-29页
   ·数据处理第29-30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30-41页
   ·不同施肥方式土壤 CO_2 释放效应研究第30-33页
     ·单施氮肥对土壤CO_2 通量的影响第30-31页
     ·单施磷肥对土壤CO_2 通量的影响第31-32页
     ·氮磷配施对土壤CO_2 通量的影响第32-33页
   ·不同施肥方式玉米生物量及植株各部位全碳含量分析第33-36页
     ·不同施肥方式夏玉米生物量分析第33-34页
     ·不同施肥方式夏玉米植株各部位全碳含量分析第34-36页
   ·土壤温度及含水量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关系第36-41页
     ·土壤呼吸强度、土壤温度及含水量变化第36-38页
     ·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关系第38-39页
     ·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关系第39-41页
 第三节 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不同耕作及施肥方式冬小麦土壤CO_2释放效应及其机理研究第42-68页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第42-44页
   ·供试材料第42页
   ·试验方法第42-43页
   ·数据处理第43-44页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第44-67页
   ·不同施肥处理冬小麦生物量分析第44-47页
   ·不同耕作及施肥处理土壤温度及含水量的变化第47-49页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第47-48页
     ·不同耕作及施肥处理土壤含水量第48-49页
   ·不同耕作及施肥处理土壤生物化学指标分析第49-59页
     ·不同耕作及施肥方式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第49-52页
     ·不同耕作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分析第52-54页
     ·不同耕作及施肥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及脲酶活性第54-57页
     ·不同耕作及施肥处理土壤CO_2 通量第57-59页
     ·不同耕作方式土壤生物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第59页
   ·土壤环境单因素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关系第59-63页
     ·土壤生物化学因素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关系第59-61页
     ·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关系第61页
     ·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关系第61-63页
   ·土壤环境多因素变化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关系第63-67页
     ·土壤环境多因素变化影响土壤呼吸强度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第63-64页
     ·土壤环境多因素影响土壤呼吸强度的主成分分析第64-67页
 第三节 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第68-71页
   ·讨论第68-69页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79页
作者简历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免耕播种机双向螺旋刀防堵装置的研究
下一篇:土壤剖面累积硝态氮的植物利用与消减潜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