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长短桩复合地基概述 | 第9-21页 |
·复合地基概述 | 第9-13页 |
·复合地基的分类 | 第9-12页 |
·复合地基与桩基础的区别 | 第12-13页 |
·复合地基的作用 | 第13页 |
·长短桩复合地基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形式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分析 | 第21-33页 |
·工作机理分析 | 第21-22页 |
·褥垫层 | 第22-25页 |
·褥垫层的作用 | 第22-23页 |
·褥垫层的刚度和厚度 | 第23-25页 |
·刚性长短桩应力特性 | 第25-27页 |
·桩土应力比 | 第25-26页 |
·桩土荷载分担比 | 第26-27页 |
·承载力计算 | 第27-31页 |
·单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27-28页 |
·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 第28-30页 |
·工程实例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 | 第33-48页 |
·单桩体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第33-39页 |
·复合模量法(E_c 法) | 第34-35页 |
·下卧层压缩量计算方法 | 第35-39页 |
·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 第39-43页 |
·马骥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公式 | 第40-41页 |
·杨军龙、龚晓南的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公式 | 第41-43页 |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 | 第43-45页 |
·面积加权公式法 | 第43-44页 |
·郑俊杰法 | 第44-45页 |
·增大系数法 | 第45页 |
·分层总和法存在的问题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利用MINDLIN 位移解求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 | 第48-69页 |
·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 | 第48-52页 |
·桩的沉降量 | 第48-50页 |
·褥垫层压缩量计算 | 第50页 |
·桩间土的沉降 | 第50-51页 |
·桩土应力比 | 第51-52页 |
·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复合模量解析解 | 第52-53页 |
·MINDLIN 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理论解的推导 | 第53-68页 |
·基本假定 | 第53-54页 |
·Mindlin 位移解 | 第54-55页 |
·桩端力P_b 引起的位移 | 第55-56页 |
·桩侧总摩阻力P_L 引起的位移 | 第56-61页 |
·桩间土顶荷载P_s 引起的位移 | 第61-63页 |
·桩身压缩量 | 第63页 |
·单位元沉降 | 第63-65页 |
·理论公式中参数取值的讨论 | 第65-66页 |
·工程实例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