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三、主要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2页 |
第一节 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一、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的概念 | 第16-18页 |
二、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的测量 | 第18-19页 |
三、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情绪耗竭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一、情绪耗竭的概念 | 第21页 |
二、情绪耗竭的测量 | 第21-22页 |
三、情绪耗竭的相关研究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角色压力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一、角色压力的概念 | 第23-24页 |
二、角色压力的测量 | 第24-25页 |
三、角色压力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第四节 工作家庭分割偏好研究综述 | 第26-27页 |
一、工作家庭分割偏好的概念 | 第26页 |
二、工作家庭分割偏好的测量 | 第26页 |
三、工作家庭分割偏好的相关研究 | 第26-27页 |
第五节 变量相关研究综述与文献述评 | 第27-32页 |
一、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对情绪耗竭的影响 | 第27-28页 |
二、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角色压力、情绪耗竭的相关研究 | 第28页 |
三、工作家庭分割偏好的调节作用 | 第28-29页 |
四、研究总结 | 第29-30页 |
五、研究述评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 第32-43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第32-34页 |
一、资源保存理论 | 第32-33页 |
二、工作家庭边界理论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研究模型与假设推导 | 第34-38页 |
一、研究模型 | 第35页 |
二、假设推导 | 第35-38页 |
第三节 关键变量量表选取 | 第38-41页 |
一、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量表 | 第38-39页 |
二、情绪耗竭量表 | 第39页 |
三、角色压力量表 | 第39-40页 |
四、工作家庭分割偏好量表 | 第40-41页 |
第四节 人口统计学量表设计与样本分布 | 第41-43页 |
一、人口统计学量表设计 | 第41页 |
二、数据采集 | 第41页 |
三、人口学变量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第三章 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与情绪耗竭的实证分析 | 第43-57页 |
第一节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3-45页 |
一、信度分析 | 第43页 |
二、效度分析 | 第43-44页 |
三、同源误差检验 | 第44-45页 |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51页 |
一、关键变量统计分析 | 第45-47页 |
二、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 第47-50页 |
三、相关性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假设检验 | 第51-57页 |
一、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与情绪耗竭主效应检验 | 第51-52页 |
二、角色压力中介效应检验 | 第52-53页 |
三、工作家庭分割偏好调节效应检验 | 第53-55页 |
四、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实践启示 | 第57-64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7-60页 |
一、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正向影响情绪耗竭 | 第57-58页 |
二、角色压力在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和情绪耗竭间的中介效应 | 第58-59页 |
三、工作家庭分割偏好的正向调节作用 | 第59页 |
四、人口学变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实践启示 | 第60-64页 |
一、正确管理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相关电子沟通行为 | 第60-61页 |
二、缓解员工角色压力 | 第61-62页 |
三、个人与组织在工作家庭边界管理偏好的匹配 | 第62页 |
四、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