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3页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主要目的 | 第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存在主要问题 | 第10页 |
·工作区工作程度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期间完成的工作量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及构造演化 | 第13-30页 |
·区域地质范围 | 第13页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3页 |
·地层 | 第13-17页 |
·构造 | 第17-21页 |
·褶皱 | 第17-18页 |
·断裂 | 第18-21页 |
·岩浆岩活动及热事件 | 第21-23页 |
·区域构造演化 | 第23-26页 |
·构造应力场演化的初步分析 | 第26-29页 |
·区域矿产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矿区控矿因素及矿床地质特征 | 第30-72页 |
·矿区控矿因素 | 第30-46页 |
·地层控矿因素 | 第30-40页 |
·矿区构造控矿因素 | 第40-43页 |
·矿区岩浆岩 | 第43-46页 |
·变质作用控矿因素 | 第46页 |
·矿床地质特征 | 第46-67页 |
·矿体特征 | 第46-59页 |
·矿石特征 | 第59-64页 |
·矿物组成及特征 | 第64-67页 |
·矿体围岩及夹石 | 第67-72页 |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72-85页 |
·岩石的物质成分 | 第72-75页 |
·有机物的检测实验 | 第75-77页 |
·成矿作用年龄的测定 | 第77-80页 |
·氢、氧同位素 | 第80-81页 |
·包裹体测试 | 第81-85页 |
第五章 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 | 第85-93页 |
·本区成矿作用的主要特点 | 第85-88页 |
·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 | 第85-86页 |
·控矿构造的基本特征 | 第86-88页 |
·金的矿化富集带与围岩蚀变带相互关系的规律 | 第88页 |
·金在矿床中的品位变化规律 | 第88页 |
·成矿作用分析 | 第88-89页 |
·关于金的物质来源探讨 | 第88页 |
·关于金与有机碳的关系 | 第88页 |
·含金热液的性质 | 第88页 |
·成因分析结论 | 第88-89页 |
·找矿标志 | 第89页 |
·找矿方向 | 第89-93页 |
·地质依据 | 第89页 |
·遥感依据 | 第89-92页 |
·建议工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