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 1 赤拟谷盗 | 第12-14页 |
| ·赤拟谷盗的发生与危害 | 第12-13页 |
| ·赤拟谷盗作为模式生物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2 细胞色素P450酶系与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 第14-19页 |
| ·细胞色素P450酶系 | 第14-15页 |
| ·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 | 第15-19页 |
| 3 P450基因克隆策略 | 第19-21页 |
| ·分离纯化P450蛋白 | 第19页 |
| ·用已知的昆虫P450基因为探针筛选 | 第19-20页 |
| ·设计简并引物进行PCR和RT-PCR策略 | 第20页 |
| ·RT-PCR克隆差示筛选(Differential screening) | 第20页 |
| ·利用全基因组序列预测P450基因并设计引物克隆全长基因 | 第20-21页 |
| 4 系统进化分析和同源模建 | 第21页 |
| 5 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 | 第21-26页 |
| ·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异源表达 | 第21-24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 | 第24-26页 |
| 前言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赤拟谷盗CYP6BK17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28-48页 |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9页 |
| ·供试昆虫及饲养条件 | 第28-29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9-31页 |
| ·总RNA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1-32页 |
| ·P450基因片断的扩增、克隆、测序 | 第32-35页 |
| ·采用RACE技术克隆细胞色素P450基因全长 | 第35-38页 |
| ·CYP6BK17 cDNA全长的验证 | 第38-39页 |
| ·序列分析 | 第3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44页 |
| ·赤拟谷盗总RNA的提取 | 第39-40页 |
| ·CYP6BK17片段的扩增 | 第40-41页 |
| ·通过RACE技术获得P450基因的序列全长 | 第41页 |
| ·CYP6BK17 cDNA全长的验证 | 第41页 |
| ·赤拟谷盗CYP6BK17基因全序列分析 | 第41-43页 |
| ·P450基因CYP6BK17与其他P450基因的一致性分析 | 第43-44页 |
| 3 讨论 | 第44-48页 |
| 第三章 CYP6BK17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原核表达 | 第48-54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8-49页 |
| ·CYP6BK17的同源模建 | 第48页 |
| ·P450基因CYP6BK17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 第48页 |
| ·P450基因CYP6BK17的原核表达 | 第48-4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 ·CYP6BK17蛋白的同源结构模建 | 第49页 |
| ·CYP6BK17分子进化树的构建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49-51页 |
| ·CYP6BK17的原核表达 | 第51-52页 |
| 3 讨论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CYP6BQ13V2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4-6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6页 |
| ·实验材料、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54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54-55页 |
| ·PCR扩增 | 第55页 |
| ·序列分析 | 第55页 |
| ·基因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 ·P450基因CYP6BQ13v2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 第56页 |
| 2.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 ·DNA扩增结果 | 第56页 |
| ·基因序列分析 | 第56-58页 |
| ·CYP6BQ13v2基因结构分析 | 第58页 |
| ·CYP6BQ13v2分子进化树的构建及系统发育分析 | 第58-59页 |
| 3 讨论 | 第59-62页 |
| 第五章 CYP6BQ13V2基因在不同发育历期中的表达 | 第62-66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 ·总RNA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2页 |
| ·定量引物的制备 | 第62页 |
| ·PCR产物熔解曲线及荧光定量PCR扩增效率一致性的验证 | 第62-63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 | 第6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 ·PCR产物熔解曲线及荧光定量PCR扩增效率一致性的验证 | 第63-64页 |
| ·CYP6BQ13v2基因在各发育历期中相对表达量的比较 | 第64-65页 |
| 3 讨论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 1 主要结论 | 第66页 |
| ·P450基因的克隆 | 第66页 |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6页 |
| ·表达研究 | 第66页 |
| 2 展望 | 第66-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80页 |
| 缩略词 | 第80-82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