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一、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和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0-16页 |
(一) 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0-14页 |
(二) 休谟经济正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14-16页 |
二、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的哲学前提 | 第16-21页 |
(一) 知性论的认识论前提 | 第16-17页 |
(二) 情感主义伦理观 | 第17-18页 |
(三) 人性论预设 | 第18-21页 |
三、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的内容 | 第21-31页 |
(一) 经济正义产生的前提——人类协议 | 第21-23页 |
(二) 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三大法则 | 第23-26页 |
(三) 经济正义的维护者:政府 | 第26-31页 |
四、经济正义法则的作用 | 第31-37页 |
(一) 确立和保护财产权 | 第31-32页 |
(二) 维护社会稳定 | 第32-33页 |
(三) 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 | 第33-34页 |
(四) 经济正义法则为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伦理辩护 | 第34-37页 |
五、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影响和当代借鉴价值 | 第37-45页 |
(一) 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影响 | 第37-41页 |
(二) 休谟经济正义思想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具有的借鉴价值 | 第41-45页 |
注释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