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夏承焘的词学批评思想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绪论 | 第6页 |
一、夏承焘词学批评的对象——词作、词人、词史 | 第6-20页 |
·词作 | 第6-13页 |
·从整体上评价词人作品的风格特色 | 第7-8页 |
·对不同词人的作品进行对比点评 | 第8-10页 |
·对词作的字声规律进行评论 | 第10-11页 |
·将词作放在整个词史中观照 | 第11-12页 |
·从咏物寄托角度评赏词作 | 第12-13页 |
·词人 | 第13-17页 |
·词史 | 第17-20页 |
·词律字声的发展演变 | 第17-19页 |
·词作风格嬗变 | 第19-20页 |
二、夏承焘的词学批评方法 | 第20-27页 |
·“以意逆志”法 | 第20-22页 |
·“推源溯流”法 | 第22-26页 |
·“意象批评”法 | 第26-27页 |
三、以诗词论词 | 第27-35页 |
·以诗论词 | 第28-33页 |
·以词论词 | 第33-35页 |
四、创作实践与批评理论的融合 | 第35-41页 |
·创作内容紧扣时代风云 | 第36-39页 |
·创作手法灵活多样 | 第39-40页 |
·借景抒情 | 第39页 |
·托物言志 | 第39页 |
·化用典故 | 第39-40页 |
·妙用修辞 | 第40页 |
·实践与批评的融合 | 第40-41页 |
五、夏承焘词学批评的价值 | 第41-44页 |
·纵横深广的词学批评对象 | 第42-43页 |
·丰富多样的词学批评方法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词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