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背景及技术现状 | 第11-15页 |
| ·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背景 | 第11-13页 |
| ·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的国内外技术现状 | 第13-15页 |
|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课题背景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 第16-17页 |
| 第2章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的机构分析及总体控制方案设计 | 第17-23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的机构分析 | 第17-20页 |
| ·实验原理 | 第17-18页 |
| ·实验分析 | 第18-19页 |
| ·控制关键 | 第19-20页 |
|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测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20-22页 |
| ·系统主要技术参数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系统控制算法及策略 | 第23-42页 |
| ·引言 | 第23页 |
| ·整体策略 | 第23-24页 |
|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的原理及其坐标变换 | 第24-30页 |
| ·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的基本思想 | 第25-27页 |
| ·矢量控制的坐标变换 | 第27-30页 |
|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确立 | 第30-37页 |
| ·按转子磁场定向确定异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30-31页 |
| ·转子磁链观测器 | 第31-33页 |
| ·转速-电流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 | 第33-37页 |
| ·电压空间矢量SVPWM技术 | 第37-40页 |
| ·交流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的软件实现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4章 基于ARM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测控系统的嵌入式硬件设计 | 第42-61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LPC2210微处理器简介 | 第42-45页 |
| ·ARM微处理器的简介 | 第42-43页 |
| ·应用选型 | 第43页 |
| ·LPC2210芯片简介 | 第43-45页 |
| ·基于LPC2210的试验机测控系统的总体架构 | 第45-46页 |
| ·外围硬件电路设计 | 第46-53页 |
| ·电源电路 | 第46-47页 |
| ·复位电路 | 第47-48页 |
| ·系统时钟电路 | 第48页 |
| ·JTAG接口电路 | 第48-49页 |
| ·存储器的扩展接口电路 | 第49-50页 |
| ·串口通信电路 | 第50-51页 |
| ·人机交互接口模块 | 第51-53页 |
|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模块 | 第53-59页 |
| ·整流滤波电路 | 第53-54页 |
| ·逆变电路 | 第54页 |
| ·驱动电路 | 第54-56页 |
| ·测量电路 | 第56-59页 |
| ·PCB布线及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基于ARM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测控系统的嵌入式软件设计 | 第61-75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编译器的选择 | 第61页 |
| ·任务模式的选择 | 第61-62页 |
| ·μC/OS-II的简介 | 第62页 |
| ·μC/OS-II在LPC2210的移植 | 第62-67页 |
| ·μC/OS-II的移植条件 | 第62-63页 |
| ·μC/OS-II的体系结构 | 第63-64页 |
| ·μC/OS-II的移植方法 | 第64-67页 |
| ·应用程序设计 | 第67-73页 |
| ·总体流程 | 第67-68页 |
| ·任务模块设计 | 第68-73页 |
| ·上位机软件系统结构规划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6章 试验机测控系统的调试与试验 | 第75-83页 |
| ·引言 | 第75页 |
| ·硬件调试及分析 | 第75-77页 |
| ·软件调试 | 第77页 |
| ·试验及结果 | 第77-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 ·结论 | 第83页 |
| ·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附录 | 第88-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