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瞬时幅度加噪声模型的语音压缩
符号说明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插图 | 第13-15页 |
表格 | 第15-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7-19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9-21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第2章 语音信号及语音编码 | 第21-32页 |
·语音信号的基础知识 | 第21-24页 |
·发声器官 | 第21页 |
·清音、浊音和爆破音 | 第21-22页 |
·基音频率 | 第22页 |
·共振峰 | 第22页 |
·语谱图 | 第22-23页 |
·语音的波形特征 | 第23-24页 |
·语音信号的时域分析 | 第24-28页 |
·语音短时分析 | 第24-26页 |
·短时能量和平均幅度 | 第26-27页 |
·短时平均过零率 | 第27-28页 |
·语音编码技术简介 | 第28-29页 |
·语音信号的数字模型 | 第28-29页 |
·语音编码的分类 | 第29页 |
·语音编码的性能评价方法 | 第29-31页 |
·MATLAB GUI概述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正弦加噪声模型 | 第32-40页 |
·正弦模型 | 第33-38页 |
·正弦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33-34页 |
·语音信号的正弦分解 | 第34-35页 |
·频率匹配 | 第35-37页 |
·正弦参数的合成 | 第37-38页 |
·噪声模型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IA加噪声模型及参数估计/提取 | 第40-47页 |
·IA模型 | 第40-44页 |
·IA模型的建模 | 第40-42页 |
·参数优化 | 第42页 |
·频率估计 | 第42-44页 |
·噪声模型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基于IA加噪声模型的语音编解码器 | 第47-58页 |
·IA模型的编码 | 第47-51页 |
·包络拟合 | 第47-49页 |
·参数量化编码 | 第49-51页 |
·基于IA模型的参数解码 | 第51页 |
·噪声模型的编码 | 第51-56页 |
·基音周期估计 | 第51-52页 |
·LP参数到LSF参数的转换 | 第52-56页 |
·参数量化编码 | 第56页 |
·噪声模型的解码 | 第56页 |
·激励码本 | 第56页 |
·IA加噪声模型的编码与解码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仿真与性能测试 | 第58-69页 |
·IA模型、IA_1模型与MQ模型的比较 | 第58-61页 |
·IA加噪声模型的语音解码 | 第61-64页 |
·IA模型解码后的合成语音 | 第61-63页 |
·噪声模型解码后的合成残差信号 | 第63-64页 |
·基于IA加噪声模型的语音编解码器的性能测试 | 第64-69页 |
·模拟结果 | 第65页 |
·合成语音主观测听质量测试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总结 | 第69-70页 |
·进一步研究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