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不当出生”的一般理论 | 第11-18页 |
一、“不当出生”的源起 | 第11-12页 |
二、“不当出生”的概念 | 第12-13页 |
三、“不当出生”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3-18页 |
(一) “不当出生”与“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 | 第13-14页 |
(二) “不当出生”与“不当生命” | 第14-17页 |
(三) “不当出生”与“不当妊娠”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 “不当出生”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法律性质 | 第18-31页 |
一、比较法的观察 | 第18-20页 |
二、“不当出生”在我国的定性 | 第20-31页 |
(一) 违约之诉 | 第20-21页 |
(二) 侵权之诉 | 第21-30页 |
(三) “不当出生”案例的实证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部分 “不当出生”损害赔偿的主体 | 第31-35页 |
一、“不当出生”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 | 第31-32页 |
(一) 专家责任 | 第31-32页 |
(二) 专家责任的责任主体与行为主体 | 第32页 |
二、“不当出生”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 | 第32-35页 |
(一) 缺陷的孩子 | 第32-33页 |
(二) 母亲 | 第33-34页 |
(三) 父亲 | 第34-35页 |
第四部分 “不当出生”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35-40页 |
一、“不当出生”损害赔偿范围的发展变化 | 第35-36页 |
二、对不同损害的分析 | 第36-38页 |
(一) 财产损害 | 第36-37页 |
(二) 非财产损害 | 第37-38页 |
三、社会政策的考量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