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章 家庭暴力语义辨析 | 第9-15页 |
·家庭暴力的内涵 | 第9-10页 |
·国外对家庭暴力的界定 | 第9-10页 |
·国内对家庭暴力的界定 | 第10页 |
·家庭暴力的特征与种类 | 第10-13页 |
·家庭暴力的特征 | 第10-12页 |
·家庭暴力的种类 | 第12-13页 |
·我国家庭暴力的具体原因分析 | 第13-15页 |
第2章 我国家庭暴力行政干预的必要性 | 第15-21页 |
·我国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法律依据 | 第15-16页 |
·我国签署的国际公约 | 第15页 |
·国内一般性立法规定 | 第15-16页 |
·国内专门性立法规定 | 第16页 |
·我国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现实依据 | 第16-21页 |
·家庭功能的社会化与家庭暴力的特殊性 | 第17页 |
·行政干预能更直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 第17-21页 |
第3章 我国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现状与不足 | 第21-26页 |
·我国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现状 | 第21-23页 |
·我国现有的行政干预措施 | 第21-22页 |
·我国家庭暴力预防体系现状 | 第22-23页 |
·我国家庭暴力行政干预的不足 | 第23-26页 |
·未明确政府干预家庭暴力的责任 | 第23-24页 |
·未明确行政干预家庭暴力的程序 | 第24-25页 |
·未建立多层次、长期的维权机制 | 第25-26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家庭暴力行政干预体制的措施 | 第26-34页 |
·明确行政部门干预家庭暴力的责任 | 第26-27页 |
·充分发挥社区民警干预家庭暴力的作用 | 第27-30页 |
·发挥社区自我管理修复功能 | 第28页 |
·发挥社区民警独特干预优势 | 第28-29页 |
·推进反家庭暴力网络的合作 | 第29-30页 |
·建立多层次的社会防治体系 | 第30-32页 |
·注重媒体导向,加强宣传,营造反家庭暴力的良好氛围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8-39页 |
附录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