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兴区—历史街区商业空间组织与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绪论 | 第11-15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目的 | 第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资料收集的方法 | 第13-14页 |
·归纳分析的方法 | 第14页 |
·借鉴比较的方法 | 第14-15页 |
2 历史街区保护与城市发展 | 第15-25页 |
·城市发展中的历史街区保护 | 第15-16页 |
·历史街区的定义 | 第15页 |
·历史街区保护的内容 | 第15页 |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历史街区的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 | 第16-17页 |
·地方特色逐渐丧失 | 第16页 |
·文化遗产破坏严重 | 第16-17页 |
·基础设施、交通不完备 | 第17页 |
·商业功能不完善、无特色 | 第17页 |
·历史街区的现实功能 | 第17-20页 |
·保护文物 | 第17-18页 |
·经营旅游 | 第18页 |
·商业功能 | 第18-19页 |
·展示当地的文化 | 第19-20页 |
·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模式 | 第20-21页 |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理解 | 第20页 |
·历史街区保护性开发模式 | 第20-21页 |
·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商业复兴趋势 | 第21-23页 |
·历史街区商业复兴的两种模式 | 第22页 |
·历史街区商业复兴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3页 |
·小节 | 第23-25页 |
3 历史街区更新中的商业空间分析 | 第25-33页 |
·历史街区商业空间价值分析 | 第25-26页 |
·文化价值—文化旅游的开发 | 第25页 |
·商业价值-以旅游为主动力的特色商业 | 第25-26页 |
·现代商业在历史街区中的作用 | 第26-27页 |
·增加历史街区的活力 | 第26页 |
·提高历史街区经济效益 | 第26页 |
·提高历史街区的社会效益 | 第26-27页 |
·提高历史街区的文化效益 | 第27页 |
·历史街区商业空间构成要素分析 | 第27-30页 |
·空间形态 | 第27-28页 |
·建筑形态 | 第28-29页 |
·人的活动 | 第29-30页 |
·历史商业街中的两种不同的商业功能: | 第30-31页 |
·以体现地区文化的传统商业功能 | 第30页 |
·以体现现代人需求的现代商业功能 | 第30-31页 |
·历史街区商业空间特点 | 第31-32页 |
·历史街区商业复兴前后的空间比较 | 第31页 |
·历史商业街区与现代商业街区空间的比较 | 第31-32页 |
·历史街区商业空间业态特征 | 第32页 |
·小节 | 第32-33页 |
4 历史街区商业复兴中的旅游开发 | 第33-47页 |
·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定义及相关因素 | 第33-34页 |
·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定义 | 第33页 |
·都市旅游资源的理解和相关因素 | 第33-34页 |
·历史街区商业空间中的旅游资源 | 第34-36页 |
·历史建筑—历史的纪念册 | 第34-35页 |
·民俗活动-古人创造的活化石 | 第35页 |
·文化魅力-文化差异之美 | 第35-36页 |
·传统商业-时间筛选的百年老店 | 第36页 |
·旅游开发在历史街区保护中的作用 | 第36-37页 |
·提高经济效益 | 第36-37页 |
·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 第37页 |
·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 第37页 |
·历史街区旅游开发模式 | 第37-39页 |
·原真型开发 | 第38页 |
·风貌型开发 | 第38页 |
·再现型开发 | 第38-39页 |
·创新型开发 | 第39页 |
·商旅连动开发的相关理论 | 第39-43页 |
·商旅联动的概念 | 第39-40页 |
·商旅联动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 第40-41页 |
·商旅联动与历史街区保护的关系 | 第41-42页 |
·商旅联动的意义 | 第42-43页 |
·旅游心理的相关理论 | 第43-44页 |
·旅游需要 | 第43页 |
·旅游动机 | 第43-44页 |
·上海新天地旅游开发策略的一些启示 | 第44-46页 |
·小节 | 第46-47页 |
5 历史商业街区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法及开发策略 | 第47-59页 |
·历史街区商业空间设计原则 | 第47-48页 |
·功能多样性原则 | 第47页 |
·服务对象多样性原则 | 第47页 |
·效益多样性原则 | 第47-48页 |
·时空可持续原则 | 第48页 |
·生态可持续原则 | 第48页 |
·以游兴区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法 | 第48-54页 |
·空间形态 | 第49-51页 |
·建筑形态 | 第51-52页 |
·道路交通 | 第52-54页 |
·历史街区商业空间旅游开发策略 | 第54-56页 |
·保护街区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同步进行 | 第54-55页 |
·历史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同步进行 | 第55页 |
·区域联合开发 | 第55页 |
·对原有商业布局进行调整 | 第55-56页 |
·积极发展旅游商业 | 第56页 |
·小节 | 第56-59页 |
6 工程实例—以西安都城隍庙改造工程为例 | 第59-72页 |
·项目概况 | 第59页 |
·项目前期分析 | 第59-66页 |
·旅游价值分析 | 第59-61页 |
·街区文化分析 | 第61-64页 |
·基地现状要素分析 | 第64-66页 |
·规划布局原则 | 第66-68页 |
·活力复兴原则 | 第67页 |
·继承与创新原则 | 第67页 |
·效益多样性原则 | 第67-68页 |
·街区城市空间设计 | 第68-69页 |
·空间形态的设计 | 第68页 |
·建筑形态的设计 | 第68-69页 |
·道路交通的设计 | 第69页 |
·街区旅游开发策略 | 第69-71页 |
·调整功能 | 第69-70页 |
·区域联合开发 | 第70页 |
·商旅联动开发 | 第70页 |
·历史资源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 | 第70页 |
·通过特色的民俗活动促进商旅发展 | 第70-71页 |
·利用旅游招商引资 | 第71页 |
·小节 | 第71-72页 |
7 结语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书目 | 第74-77页 |
图表目录 | 第77-79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