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故障计算软件的研究与实践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 ·论文工作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第13-19页 |
| ·面向对象方法 | 第13-15页 |
|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 第13页 |
| ·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 ·面向对象技术在软件开发领域的应用 | 第14-15页 |
| ·OO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15页 |
| ·微软基础类库MFC | 第15-19页 |
| ·封装 | 第16页 |
| ·继承 | 第16-17页 |
| ·虚拟函数和动态约束 | 第17页 |
| ·MFC的宏观框架体系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电力系统故障计算方法 | 第19-49页 |
| ·电力系统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 ·发电机 | 第19-20页 |
| ·负荷 | 第20页 |
| ·线路 | 第20页 |
| ·变压器 | 第20-21页 |
| ·矩阵形成方法 | 第21-27页 |
| ·原始支路导纳矩阵 | 第21-24页 |
| ·节点关联矩阵 | 第24页 |
| ·导纳型节点方程 | 第24-25页 |
| ·节点编号优化方法 | 第25-26页 |
| ·节点导纳矩阵形成的算法 | 第26-27页 |
| ·故障计算的计算机算法 | 第27-30页 |
| ·口网络 | 第28-29页 |
| ·故障计算流程图 | 第29-30页 |
| ·电力系统单重故障网络故障量的计算 | 第30-35页 |
| ·正序网络开路口电压和各序口阻抗的计算 | 第30-31页 |
| ·故障口电流的计算 | 第31-33页 |
| ·故障口电压计算 | 第33页 |
| ·网络节点电压计算 | 第33页 |
| ·继电保护装置安装处的电流计算 | 第33-34页 |
| ·继电保护装置安装处的功率计算 | 第34页 |
| ·输电线路非端点位置短路的计算 | 第34-35页 |
| ·电力系统双重故障网络故障量的计算 | 第35-43页 |
| ·参数方程的物理意义 | 第35-36页 |
| ·含有零序网络的双重故障 | 第36-40页 |
| ·不含有零序网络的双重故障计算 | 第40-43页 |
| ·零序网络的考虑 | 第43-47页 |
| ·变压器的接线方式 | 第44-45页 |
| ·零序网络形成注意事项 | 第45-47页 |
| ·零序网络判断的程序流程图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电力系统故障计算与面向对象语言的结合 | 第49-61页 |
| ·概述 | 第49-50页 |
| ·插件的注册 | 第49-50页 |
| ·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的复数定义 | 第50-51页 |
| ·拓扑网络参数定义 | 第51-53页 |
| ·网络节点数据类 | 第51-52页 |
| ·网络支路数据类 | 第52-53页 |
| ·网络变压器类 | 第53页 |
| ·故障计算类 | 第53-57页 |
| ·节点导纳矩阵类 | 第53-54页 |
| ·节点阻抗矩阵类 | 第54-55页 |
| ·故障信息 | 第55-56页 |
| ·故障计算类 | 第56-57页 |
| ·算例分析 | 第57-61页 |
| 第五章 总结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