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铟、钇氢氧化物和氧化物以及光子晶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前言第11页
   ·纳米材料的性质第11-12页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第12页
   ·纳米材料的制备第12-13页
   ·水热、溶剂热法第13-14页
     ·水热、溶剂热法的简介第13-14页
     ·水热、溶剂热条件下纳米晶的结晶第14页
   ·溶胶–凝胶(SOL-GEL)法第14-15页
     ·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第14-15页
     ·溶胶-凝胶法的特点及关键第15页
   ·模板法第15-16页
   ·氢氧化铟和氧化铟第16-18页
     ·氢氧化铟和氧化铟的结构第16-17页
     ·氢氧化铟和氧化铟的光学性质第17页
     ·氢氧化铟和氧化铟的两性第17-18页
   ·氢氧化钇和氧化钇第18页
   ·光子晶体第18-23页
     ·光子晶体的主要特征第18-19页
     ·光子晶体的分类第19-20页
     ·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第20-21页
     ·蝴蝶翅膀的光子晶体结构第21-23页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去角去棱状氢氧化铟和氧化铟多面体微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24-36页
 引言第24-25页
   ·去角去棱状IN(OH)_3 多面体微晶的制备与表征第25-27页
     ·去角去棱状In(OH)_3 多面体微晶的制备第25页
     ·去角去棱状In(OH)_3 多面体微晶的XRD 表征第25页
     ·去角去棱状In(OH)_3 多面体微晶的FE-SEM 表征第25-26页
     ·去角去棱状In(OH)_3 多面体微晶的TEM 表征第26-27页
   ·去角去棱状IN(OH)_3 多面体微晶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第27-30页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27-28页
     ·NaOH 溶液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影响第28-29页
     ·去角去棱状In(OH)_3 多面体微晶的形成机理第29-30页
   ·去角去棱状IN(OH)_3 多面体微晶的荧光光谱分析第30-31页
   ·去角去棱状IN203 多面体微晶的制备与表征第31-35页
     ·去角去棱状In_2O_3 微晶的XRD 表征第32页
     ·去角去棱状In_2O_3 微晶的FE-SEM 表征第32页
     ·去角去棱状In_2O_3 微晶的TEM 表征第32-34页
     ·去角去棱状In_2O_3 多面体微晶的荧光光谱分析第34-35页
   ·本章总结第35-36页
第三章 米状氢氧化钇和氧化钇的制备以及光学性能的研究第36-49页
 引言第36页
   ·米状Y(OH)_3 的制备与表征第36-39页
     ·米状Y(OH)_3 的制备第36-37页
     ·米状Y(OH)_3 的FE-SEM 表征第37-38页
     ·米状Y(OH)_3 的TEM 表征第38页
     ·米状Y(OH)_3 的XRD 和EDAX 谱图第38-39页
   ·米状Y(OH)_3 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第39-43页
     ·米状Y(OH)_3 的形成过程分析第39-41页
     ·反应体系极性对产物的影响第41-42页
     ·反应温度和碱源的影响第42-43页
   ·米状Y_2O_3 的制备与表征第43-45页
     ·米状Y_2O_3 的制备第43页
     ·米状Y_2O_3 的FE-SEM 表征第43-44页
     ·米状Y_2O_3 的TEM 表征第44页
     ·米状Y_2O_3 的XRD 谱图第44-45页
   ·Y(OH)_3: EU~(3+)和Y_2O_3: EU~(3+)米状粒子的制备及光致发光光谱第45-48页
     ·Y(OH)_3: Eu~(3+)和Y_2O_3: Eu~(3+)米状粒子的制备第45-46页
     ·Y(OH)_3: Eu~(~(3+))和Y_2O_3: Eu~(3+)米状粒子的光致发光光谱第46-48页
   ·本章总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光子晶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49-59页
 引言第49-50页
   ·蝴蝶翅膀的结构和性能表征第50-52页
     ·蝴蝶翅膀的FE-SEM 表征第50-51页
     ·蝴蝶翅膀的漫反射光谱分析第51-52页
   ·光子晶体的制备与表征第52-57页
     ·实验方法第52-53页
     ·溶胶-凝胶法制得光子晶体的表征第53-55页
     ·溶胶-凝胶法制得光子晶体的光学性能第55-57页
   ·溶胶配制的影响因素和“SANDWICH”法第57页
   ·本章总结第57-59页
论文总结第59-61页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附录第69-72页
 附1第69-70页
 附2第70-71页
 附3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苯胺纳米结构的合成与形成机理研究
下一篇: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作为杀菌剂载体及其表面修饰杂化物的制备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