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1页 |
·水资源的现状 | 第11-13页 |
·世界水资源状况 | 第11页 |
·我国水资源状况 | 第11-13页 |
·污水回用是城市污水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 第13-18页 |
·国际污水回用的发展 | 第13-14页 |
·国内污水回用的发展 | 第14-16页 |
·中水处理技术现状 | 第16-17页 |
·中水回用经济性分析及其重要意义 | 第17-18页 |
·过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8-27页 |
·过滤原理 | 第18-19页 |
·滤池形式 | 第19-20页 |
·几种新型过滤技术 | 第20-23页 |
·过滤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3页 |
·过滤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直接混凝过滤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微絮凝—深床过滤技术的提出与发展 | 第26-27页 |
·新型无阀滤池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 第27-31页 |
·传统无阀滤池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传统无阀滤池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 第29页 |
·水力自适应控制系统新型无阀滤池 | 第29-31页 |
第2章 试验目的及试验方法 | 第31-36页 |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31-32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主要测试指标及测定方法 | 第33-36页 |
·主要测试指标的选择 | 第33-34页 |
·主要分析测试指标与分析方法 | 第34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34-35页 |
·其它设备 | 第35-36页 |
第3章 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直接过滤对比试验研究 | 第36-48页 |
·试验条件 | 第36-39页 |
·研究对象水质条件 | 第36页 |
·试验用滤料参数 | 第36-37页 |
·试验装置 | 第37-38页 |
·工艺流程及控制标准 | 第38-39页 |
·直接过滤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 | 第39-47页 |
·浊度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39-41页 |
·COD_(Cr)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41-43页 |
·TP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43-45页 |
·色度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微絮凝过滤与变孔隙深层过滤结合技术优化研究 | 第48-70页 |
·混凝剂优选试验研究 | 第48-53页 |
·正交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试验步骤 | 第49页 |
·混凝正交实验因素、水平的确定 | 第49-50页 |
·投加无机混凝剂的混凝正交试验研究 | 第50-53页 |
·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 | 第53-66页 |
·试验条件 | 第53-54页 |
·浊度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54-57页 |
·COD_(Cr)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57-60页 |
·TP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60-63页 |
·色度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63-66页 |
·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滤床水力参数研究 | 第66-69页 |
·反冲洗强度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67页 |
·浊度延程剩余率及水头损失的变化及分析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在新型无阀滤池中的应用研究 | 第70-82页 |
·试验条件 | 第70-72页 |
·试验装置 | 第70-72页 |
·试验水质 | 第72页 |
·微絮凝—变孔隙深层过滤结合新型无阀滤池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研究 | 第72-81页 |
·浊度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72-74页 |
·COD_(Cr)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74-77页 |
·TP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77-79页 |
·色度的去除效果及分析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82-85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建议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