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1. 盈余管理及研究的意义 | 第14-20页 |
·盈余管理研究的意义 | 第14-17页 |
·盈余管理的定义 | 第17-20页 |
2. 盈余管理理论与检测方法评述 | 第20-35页 |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20-25页 |
·盈余管理的前提条件 | 第20-22页 |
·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2-25页 |
·盈余管理检测方法综述 | 第25-30页 |
·Healy 模型 | 第26页 |
·DeAngelo 模型 | 第26-27页 |
·Jones 模型 | 第27-28页 |
·修正Jones 模型 | 第28-29页 |
·Jones 模型的几个扩展形式 | 第29-30页 |
·国内的盈余管理研究的评综述 | 第30-31页 |
·估计盈余管理的盈余分布法 | 第31-35页 |
3. 盈余管理模型的设定与估计方法 | 第35-44页 |
·盈余分布法的分布函数 | 第35-38页 |
·资产收益率的非参数估计模型 | 第38页 |
·基于混合正态的截取模型 | 第38-42页 |
·混合正态模型的设定 | 第39页 |
·截取模型的设定 | 第39-40页 |
·截取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40-42页 |
·盈余管理频率的数量度量 | 第42-44页 |
4. 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 第44-56页 |
·样本的选取 | 第44页 |
·截取模型的数据拟合 | 第44-52页 |
·非参数核估计 | 第44-46页 |
·模型参数的估计 | 第46-48页 |
·截取模型的均值与样本均值比较 | 第48-50页 |
·盈余管理频率的度量 | 第50-52页 |
·实证研究结果解释 | 第52-56页 |
·初始化阶段盈余管理的特点 | 第52-53页 |
·逐步完善阶段盈余管理的特点 | 第53-54页 |
·相对法制化阶段盈余管理的特点 | 第54-56页 |
5. 对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 第56-60页 |
·加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独立董事职能执行力度 | 第56-57页 |
·加强信息的披露环节 | 第57-58页 |
·强化社会的监督作用 | 第58-59页 |
·加强年度的财务数据监督 | 第59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