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永磁同步伺服系统控制策略 | 第11-13页 |
·矢量控制技术 | 第11-12页 |
·直接转距控制 | 第12-13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位置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PMSM 的数学模型和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坐标变换原理 | 第17-21页 |
·三相定子坐标系和两相定子坐标系之间坐标变换 | 第17-19页 |
·两相定子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之间坐标变换 | 第19-20页 |
·三相定子坐标系和两相旋转坐标系之间坐标变换 | 第20-21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PWM 技术 | 第24-34页 |
·基于空间电压矢量的PWM 原理 | 第24-29页 |
·扇区判断方法 | 第29-31页 |
·三相PWM 调制与波形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 | 第34-41页 |
·引言 | 第34页 |
·最大转矩/电流控制策略 | 第34-37页 |
·弱磁控制 | 第37-41页 |
·普通弱磁控制 | 第38-40页 |
·最大输入功率弱磁控制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基于线性状态观测器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 | 第41-47页 |
·引言 | 第41页 |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原理图 | 第41-42页 |
·无位置传感器算法原理图 | 第42-43页 |
·线性状态观测器原理 | 第43-47页 |
·PMSM 的状态方程 | 第43-44页 |
·线性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 第44-46页 |
·线性状态观测器的设计分析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7-54页 |
·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 第47页 |
·MCU 特性介绍 | 第47-49页 |
·系统硬件设计 | 第49-54页 |
·电源模块设计 | 第49-50页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50-51页 |
·电流检测电路 | 第51-52页 |
·HALL/ENCODER 检测电路 | 第52-53页 |
·过温保护电路 | 第53页 |
·RS232 接口电路 | 第53-54页 |
第七章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4-68页 |
·开发环境简介 | 第54-55页 |
·软件系统结构 | 第55页 |
·SVPWM 中断服务程序 | 第55-56页 |
·PMSM 状态机图 | 第56-57页 |
·电机起动 | 第57-59页 |
·定点算法 | 第59页 |
·三角函数 | 第59-60页 |
·坐标变换 | 第60-61页 |
·PID 调节器 | 第61-64页 |
·PID 调节器采样周期确定 | 第62页 |
·分段线性PID 调节 | 第62-63页 |
·PID 参数整定 | 第63-64页 |
·电流采样及滤波算法 | 第64-65页 |
·RS232 通讯 | 第65-68页 |
·硬件传输格式 | 第65页 |
·通讯桢格式 | 第65-66页 |
·数据应答机理 | 第66页 |
·上位机实现 | 第66-68页 |
第八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6页 |
·引言 | 第68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6页 |
·电机起动 | 第68-70页 |
·最大转矩/电流控制 | 第70-72页 |
·系统响应性测试 | 第72-73页 |
·弱磁调速控制 | 第73-75页 |
·SVPWM 相电压波形 | 第75-76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1-84页 |
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