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问题背景分析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组织网络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煤炭物流网络的集成化研究 | 第20-29页 |
·煤炭物流网络基础理论 | 第20-24页 |
·煤炭物流及其网络 | 第20页 |
·煤炭物流网络的定义 | 第20-22页 |
·煤炭物流网络的特征 | 第22-23页 |
·煤炭物流网络中的节点合作机理 | 第23-24页 |
·煤炭物流网络化的形成 | 第24-25页 |
·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的结构模型 | 第25-26页 |
·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的特点 | 第26-27页 |
·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的战略目标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9-42页 |
·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关键绩效的确定 | 第29-32页 |
·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绩效评价体系的框架 | 第32页 |
·选取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绩效评价指标应遵循的原则 | 第32-34页 |
·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39页 |
·煤炭物流网络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7页 |
·煤炭物流网络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39页 |
·自然外部条件指标体系 | 第39页 |
·评价指标体系图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2-54页 |
·绩效评价方法的简介及其比较 | 第42-46页 |
·主观评价方法 | 第42-44页 |
·客观评价方法 | 第44-45页 |
·主客观评价方法的比较 | 第45-46页 |
·粗糙集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 第46-50页 |
·知识、知识库与不可分辨关系 | 第46-47页 |
·粗糙集上逼近集与下逼近集 | 第47-48页 |
·信息表达系统与决策表 | 第48页 |
·冗余属性、属性约简与属性核 | 第48-49页 |
·信息熵的概念 | 第49页 |
·属性重要度 | 第49-50页 |
·基于粗糙集的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绩效评价模型 | 第50-53页 |
·属性值特征化 | 第51页 |
·指标的筛选 | 第51-52页 |
·指标权重计算 | 第52页 |
·建立评价模型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5 实证分析 | 第54-70页 |
·山西晋兴煤炭物流集成化运作网络 | 第54-57页 |
·基于粗糙集的山西晋兴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绩效评价 | 第57-68页 |
·山西晋兴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绩效评价指标属性值特征化 | 第60-62页 |
·山西晋兴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62-65页 |
·山西晋兴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 | 第65页 |
·对山西晋兴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进行绩效评价 | 第65-68页 |
·对山西晋兴煤炭物流网络集成化运作进行绩效的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70-71页 |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作者简历 | 第75-7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