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系统研究及其应用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GIS技术在边坡灾害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的研究路线、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1-14页 |
| ·研究路线 | 第11-12页 |
| ·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2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定性评价 | 第14-21页 |
|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子及其分级 | 第14-15页 |
|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 ·边坡稳定性模糊综合评判 | 第16-21页 |
| ·隶属度的计算 | 第16-17页 |
| ·权重的计算 | 第17页 |
| ·算例 | 第17-21页 |
| 3 基于ANSYS的边坡有限元分析 | 第21-28页 |
| ·ANSYS软件及其优越性 | 第21页 |
| ·单元的选择和划分 | 第21-26页 |
| ·维模型采用的单元 | 第22页 |
| ·三维模型采用的单元 | 第22-24页 |
| ·单元划分 | 第24页 |
| ·非线性选项 | 第24-26页 |
| ·边坡失稳判据 | 第26页 |
| ·ANSYS处理边坡稳定性问题 | 第26-28页 |
| 4 GIS中的地形三维建模 | 第28-45页 |
| ·常用的数字高程(DEM)模型 | 第28-33页 |
| ·不规则三角网(TIN)模型 | 第28-30页 |
| ·规则格网(Grid)模型 | 第30-33页 |
| ·TIN的生成及插值算法 | 第33-40页 |
| ·Voronoi图和Delaunay三角形 | 第34页 |
| ·TIN的生成算法 | 第34-36页 |
| ·栅格模型插值算法 | 第36-40页 |
| ·地形的三维可视化表达 | 第40-45页 |
| 5 系统的建立及程序编制 | 第45-77页 |
| ·编程理念 | 第45-48页 |
| ·面向对象编程 | 第45-46页 |
| ·基于GIS的组件式二次开发 | 第46-48页 |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48-51页 |
| ·GIS基本功能模块 | 第49页 |
| ·数据查询管理模块 | 第49-50页 |
| ·定性分析模块 | 第50-51页 |
| ·二、三维建模及ANSYS接口模块 | 第51页 |
| ·数据库设计及编码方法 | 第51-55页 |
| ·图表分析模块 | 第55-57页 |
| ·数据查询功能 | 第55-56页 |
| ·灰色预测功能 | 第56-57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模块的程序实现 | 第57-59页 |
| ·基于单勘测点的评判 | 第57-58页 |
| ·区域综合评判 | 第58-59页 |
| ·二维分析模块 | 第59-64页 |
| ·剖面的提取 | 第59-63页 |
| ·GIS到ANSYS的2D模型转换 | 第63-64页 |
| ·三维分析模块 | 第64-77页 |
| ·栅格地形(Grid)图 | 第65-67页 |
| ·三维立体图 | 第67-68页 |
| ·GIS到ANSYS的3D模型转换 | 第68-77页 |
| 6 工程应用 | 第77-96页 |
| ·工程概况 | 第77-80页 |
| ·场地地形地貌 | 第77-78页 |
| ·地质构造 | 第78-80页 |
| ·地层岩性 | 第80页 |
| ·分析流程 | 第80-81页 |
| ·区域稳定性评价 | 第81-83页 |
| ·边坡2D断面分析 | 第83-87页 |
| ·坡体3D稳定性分析 | 第87-96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6-98页 |
| ·总结 | 第96页 |
| ·展望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