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软交换网研究与建设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软交换基础理论 | 第11-26页 |
·软交换技术简介 | 第11-18页 |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 第18-19页 |
·软交换技术在中国移动的发展情况 | 第19-21页 |
·中国移动长途软交换网六期工程引入的新技术 | 第21-26页 |
·TMG语音编码方式 | 第21-22页 |
·CMN功能 | 第22页 |
·TrFO/TFO功能 | 第22-23页 |
·前向延迟建立方式 | 第23-24页 |
·SCTP多归属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 第26-31页 |
·GSM移动通信网简介 | 第26页 |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 第26-27页 |
·中国移动长途话务网现状 | 第27-31页 |
·国内长途汇接网现状 | 第27-29页 |
·国际长途网 | 第29页 |
·长途业务疏通方式 | 第29页 |
·中国移动IP专用承载网现状 | 第29-31页 |
第四章 业务预测及拟建规模 | 第31-38页 |
·满足期的取定 | 第31页 |
·长途业务总量预测 | 第31-35页 |
·各省2008年中秋长途话务量预测 | 第31-33页 |
·各省2009年除夕长途话务量预测 | 第33-34页 |
·长途业务总量预测结果的取定 | 第34-35页 |
·长途软交换网承载的长途话务量 | 第35-37页 |
·拟建规模 | 第37-38页 |
第五章 中国移动长途软交换网六期工程建设方案 | 第38-57页 |
·中国移动GSM网的演进 | 第38页 |
·现阶段长途软交换网的定位 | 第38-39页 |
·目前长途软交换网承载的业务 | 第39-41页 |
·总体建设方案 | 第41页 |
·两张网对长途话务的分担方式 | 第41-47页 |
·两张汇接网间的互连方式 | 第47页 |
·六期工程TDM汇接网调整方式 | 第47页 |
·网元设置方案及建设规模 | 第47-53页 |
·中继媒体网关兼信令网关(TMG/SG) | 第47-52页 |
·软交换机兼呼叫协调节点(SS/CMN) | 第52-53页 |
·六期工程长途软交换网内协议及语音编码的选择 | 第53页 |
·六期工程长途软交换网网络组织 | 第53-55页 |
·软交换网与各省网间的网络组织 | 第54页 |
·软交换网网内的网络组织 | 第54-55页 |
·信令点编码 | 第55页 |
·IP地址规划 | 第55-56页 |
·对IP承载网的要求 | 第56-57页 |
·技术要求 | 第56页 |
·与IP承载网互连方式 | 第56-57页 |
·同步及传输 | 第57页 |
·维护组织管理 | 第57页 |
第六章 实施样例及测试数据分析 | 第57-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