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

吴炳《粲花斋五种曲》考论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论第8-13页
第一章 吴炳的生平和死节第13-30页
 第一节 晚明文人传奇创作之背景第13-16页
 第二节 吴炳的生平第16-19页
 第三节 吴炳的死节问题第19-30页
第二章 《粲花五种曲》题材溯源第30-49页
 第一节 《疗妒羹》本事演进与创新第30-39页
  一、“小青故事”的题材演变第30-33页
  二、新的寓意:嫉贤妒能,压抑人才第33-39页
 第二节《画中人》本事和命意第39-43页
  一、《画中人》的本事第39-42页
  二、《画中人》的命意第42-43页
 第三节《绿牡丹》作者及创作动机第43-49页
  一、《绿牡丹》的作者第43-44页
  二、《绿牡丹》的创作动机及时间第44-49页
第三章 《粲花五种曲》主题思想——从“情邮说”解读吴炳剧作第49-56页
 第一节 吴炳的创作主张“情邮说”第49-52页
 第二节 “情邮说”与汤显祖“情至”观念第52-53页
 第三节 “情邮说”为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第53-56页
第四章 《粲花五种曲》中的人物形象第56-64页
 第一节 光彩夺目的才女佳人形象第56-58页
 第二节 书生、官员为主的男性形象第58-60页
 第三节 别开生面的净丑、芥豆人物第60-64页
第五章 《粲花五种曲》的艺术特色第64-77页
 第一节 结构布局精巧、人物情态逼真第64-67页
 第二节 曲词绚丽,宾白诙谐,声调协律第67-73页
 第三节 独特的二元对立模式第73-74页
 第四节 诙谐的文人风情喜剧第74-77页
结语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后记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阮籍“大人先生”形象溯源及其文学意义
下一篇:唐传奇与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