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 ·引言及其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TiO_2光催化抗菌机理 | 第10-11页 |
| ·TiO_2复合材料掺杂类型 | 第11-14页 |
| ·金属离子掺杂 | 第11-12页 |
| ·半导体掺杂 | 第12-13页 |
| ·非金属元素掺杂 | 第13-14页 |
| ·两种元素共掺杂 | 第14页 |
| ·TiO_2负载类型 | 第14-16页 |
| ·矿物负载 | 第14-15页 |
| ·活性炭负载 | 第15页 |
| ·碳纳米管负载 | 第15-16页 |
| ·凹凸棒土的概述 | 第16-21页 |
| ·凹凸棒土的特性及其应用 | 第17-19页 |
| ·凹凸棒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 ·聚苯胺概述 | 第21-24页 |
| ·导电聚苯胺的结构 | 第22页 |
| ·聚苯胺复合材料 | 第22-24页 |
| ·凹凸棒土与聚苯胺载体的优越性与应用前景 | 第24-25页 |
|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5-27页 |
| 第2章 凹凸棒土/TiO_2-Ag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 第27-38页 |
| ·实验 | 第27-30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7-28页 |
| ·凹凸棒土/TiO_2-A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8页 |
| ·凹凸棒土/TiO_2-Ag纳米复合材料抗菌性能实验 | 第28-30页 |
| ·表征 | 第30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0-32页 |
| ·凹凸棒土/TiO_2-Ag纳米复合材料的FT-IR和XRD分析 | 第30-31页 |
| ·凹凸棒土/TiO_2-Ag纳米复合材料的SEM和TEM分析 | 第31-32页 |
| ·凹凸棒土/TiO_2-Ag纳米复合材料抗菌性能研究 | 第32-36页 |
| ·凹凸棒土载体颗粒粒度对纳米复合材料抗菌性能影响 | 第32-33页 |
| ·凹凸棒土掺杂量对纳米复合材料抗菌性能影响 | 第33页 |
| ·光照对纳米复合材料抗菌性能影响 | 第33-34页 |
| ·煅烧温度对纳米复合材料抗菌性能影响 | 第34页 |
| ·陈化时间对复合材料抗菌性能影响 | 第34-35页 |
| ·Ag的含量对纳米复合材料抗菌性能影响 | 第35-36页 |
| ·纳米复合材料抗菌的持久性 | 第36页 |
| ·纳米复合材料对不同菌种的影响分析 | 第36页 |
| ·抗菌试验结果图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凹凸棒土/TiO_2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苯酚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8-45页 |
| ·实验 | 第38-40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8-39页 |
| ·复合材料制备 | 第39页 |
| ·凹凸棒土纯化 | 第39页 |
| ·凹凸棒土盐酸改性 | 第39页 |
| ·凹凸棒土焙烧改性 | 第39页 |
| ·吸附实验 | 第39-40页 |
| ·表征 | 第40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0-44页 |
| ·改性凹凸棒土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0-41页 |
| ·凹凸棒土/TiO_2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和SEM照片 | 第41-42页 |
| ·凹凸棒土掺杂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凹凸棒土载体颗粒粒度的影响 | 第43页 |
| ·光照条件的影响 | 第43页 |
| ·改性与未改性凹凸棒土的影响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PANI/TiO_2-Ag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 第45-52页 |
| ·实验 | 第45-46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5-46页 |
| ·TiO_2/A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6页 |
| ·PANI/TiO_2-Ag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6页 |
| ·抗菌性能实验 | 第46页 |
| ·表征 | 第46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46-50页 |
| ·TiO_2/Ag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分析和SEM照片 | 第46-48页 |
| ·PANI/TiO_2-Ag的FT-IR分析和SEM照片 | 第48-49页 |
| ·PANI/TiO_2-Ag在不同条件下的抗菌性能定性分析 | 第49-50页 |
| ·PANI/TiO_2-Ag在无光照射下抗菌性能的定量分析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