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导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第五代的"大片"叙事:全球化语境下的新历史电影 | 第11-23页 |
一、"第五代"导演的历史叙事 | 第11-17页 |
二、被遮蔽的历史:不再符号化的"炮灰"群像 | 第17-23页 |
第二章 第六代的坚守:新历史主义电影叙事与丰富的理论内涵 | 第23-35页 |
一、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颠覆与包容——"七君子事件"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 第23-26页 |
二、"贾樟柯电影" | 第26-35页 |
第三章 新生代的希望 | 第35-46页 |
一、界线的打破:艺术性与商业性"交融互渗" | 第35-37页 |
二、作为"事件"的文本:《南京南京》 | 第37-42页 |
三、"三代"新历史电影的局限性 | 第42-46页 |
结语 新历史主义电影的理论内涵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