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Summary | 第5-11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疯牛病定义及海绵状脑病的特征 | 第12页 |
·海绵状脑病的致病原 | 第12-17页 |
·PrPC 和PrPSc 的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PrPC 的生理功能 | 第15-17页 |
·朊蛋白的制备 | 第17-19页 |
·E.coli 原核表达系统 | 第17-18页 |
·真核表达系统 | 第18-19页 |
·表达载体 | 第19-20页 |
·启动子是影响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的关键因素 | 第19页 |
·多聚腺苷酸加尾信号 | 第19页 |
·插入序列(IVS) | 第19页 |
·Kozak 序列对表达的影响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 | 第20-21页 |
第二章 PrP102-242 在COS-7 细胞中的表达及检测 | 第21-33页 |
1 前言 | 第2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1-28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菌株、载体和细胞株 | 第21页 |
·主要试剂和工具酶 | 第21-2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页 |
·常规溶液和缓冲液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5页 |
·PCR 引物设计和扩增 | 第22-23页 |
·PCR 产物的纯化 | 第23页 |
·纯化PCR 产物的双酶切和PCR 清洁 | 第23-24页 |
·pCI-neo 载体质粒的提取 | 第24页 |
·pCI-neo 载体质粒的双酶切 | 第24页 |
·目的DNA 片段与pCI-neo 的连接 | 第24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4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 | 第24-25页 |
·重组质粒pCIneo-PrP102-242 双酶切鉴定 | 第25页 |
·重组质粒的测序和序列分析 | 第25页 |
·细胞转染及阳性细胞克隆的筛选 | 第25-26页 |
·脂质体转染及RT-PCR 检测 | 第25-26页 |
·阳性细胞克隆的筛选 | 第26页 |
·表达蛋白的检测 | 第26-28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目的蛋白 | 第26-27页 |
·间接ELISA 检测细胞上清中蛋白表达 | 第27页 |
·间接ELISA 检测细胞中蛋白的表达 | 第27页 |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蛋白的表达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32页 |
·重组表达载体构建 | 第28-29页 |
·PCR 结果鉴定 | 第28页 |
·PrP 基因的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29页 |
·细胞转染及阳性细胞克隆的筛选 | 第29-30页 |
·RT-PCR 检测转染 | 第29页 |
·阳性细胞克隆的筛选 | 第29-30页 |
·检测结果 | 第30-32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第30页 |
·间接ELISA 检测细胞上清 | 第30-31页 |
·间接ELISSA 检测细胞中蛋白 | 第31页 |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 | 第31-32页 |
4 讨论 | 第32-33页 |
第三章 PrP1-264 在COS-7 中的表达及生物活性检测 | 第33-41页 |
1 前言 | 第33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3-35页 |
·材料 | 第33页 |
·菌株、载体,细胞、试剂以及酶 | 第33页 |
·PCR 引物设计 | 第33页 |
·方法 | 第33-35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3-35页 |
·细胞转染及阳性细胞克隆的筛选 | 第35页 |
3 表达蛋白的检测 | 第35-36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 | 第35页 |
·间接ELISA 检测细胞中蛋白的表达 | 第35页 |
·Western blot 检测 | 第35-36页 |
4 结果 | 第36-39页 |
·重组表达载体构建结果 | 第36-37页 |
·PCR 结果鉴定 | 第36页 |
·PrP 基因的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37页 |
·细胞转染及阳性细胞克隆的筛选鉴定 | 第37页 |
·RT-PCR 检测转染 | 第37页 |
·阳性细胞克隆的筛选 | 第37页 |
·检测结果 | 第37-39页 |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间接ELISSA 检测细胞中蛋白结果 | 第38页 |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 | 第38-39页 |
5 讨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50页 |
导师简介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