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刺血的古代文献与理论研究

目录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前言第12-18页
 1.刺血的文献及理论研究现状第12-15页
   ·《内经》中有关刺血文献的研究第12-13页
   ·历代医家有关刺血文献的研究第13页
   ·与刺血疗法相关的络脉理论研究第13-14页
   ·古代刺血记载综合研究第14-15页
 2.选题依据第15-16页
   ·当前刺血文献及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5页
   ·研究目的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3.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18页
   ·研究材料第16页
   ·研究内容第16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一章 《内经》以前刺血研究第18-28页
 1.刺血与早期人类社会第18-19页
 2.刺血与早期医学第19-22页
   ·非医文献记载第19-21页
   ·早期医学文献相关记载第21-22页
 3.刺血工具第22-25页
 4.刺血操作手法第25页
 5.《五十二病方》中一则有关刺血的记载第25-26页
 6. 刺血与针刺、腧穴、经络产生的关系第26-28页
   ·砭刺脓血与针刺起源的关系第26页
   ·砭刺脓血与经脉腧穴理论的形成第26-28页
第二章 《内经》刺血文献整理与研究第28-55页
 1.络脉的相关认识第28-31页
   ·络脉及其相关概念第28-29页
   ·络脉诊察第29-31页
 2 刺血原则第31-32页
   ·宛陈则除之第31-32页
   ·血实宜决之第32页
 3 刺血相关的器具第32-34页
 4.刺血方法第34-37页
   ·络刺第34页
   ·经刺第34-35页
   ·大泻刺第35页
   ·赞刺第35页
   ·豹文刺第35-36页
   ·缪刺第36页
   ·刺营第36-37页
 5. 刺血部位第37-44页
   ·血络、血脉第37-39页
   ·盛经、盛络第39页
   ·结络第39-40页
   ·大络、小络第40页
   ·横脉、横络第40-41页
   ·郄中第41页
   ·腧穴第41-43页
   ·病灶局部第43页
   ·动脉第43-44页
 6.出血量及程度第44-46页
   ·因病症而异第44-45页
   ·因体质而异第45-46页
   ·因气血多少而异第46页
 7.刺血后的反应第46-47页
 8 刺血所治病症第47-53页
   ·脏腑病第47-48页
   ·邪客于某某之络第48-49页
   ·疼痛病症第49-50页
   ·疟疾第50-51页
   ·癫狂第51-52页
   ·跌仆外伤第52页
   ·痹病第52页
   ·五官病症第52页
   ·杂病第52-53页
 9.刺血禁忌症第53页
 10.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内经》后刺血研究第55-83页
 1 晋唐时期有关刺血的文献及理论研究第55-61页
   ·《针灸甲乙经》相关腧穴针刺出血内容第55-56页
   ·《肘后备急方》刺血治疗"肤黄病"第56-57页
   ·《旧唐书》所载刺百会出血治高宗头重第57-58页
   ·《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刺血记载第58-60页
   ·《外台秘要》所载刺血拔罐内容第60-61页
   ·小结第61页
 2 宋金元时期有关刺血的文献及理论研究第61-74页
   ·《太平圣惠方》记载的三棱针刺血第61-62页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所载刺血之腧穴第62-63页
   ·《幼幼新书》有关刺血的记载第63-64页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之八关大刺第64页
   ·《小儿痘疹方论》砭法记载第64-65页
   ·《儒门事亲》对刺血疗法的贡献第65-70页
   ·《脾胃论》、《兰室秘藏》刺血理论与应用第70-71页
   ·《卫生宝鉴》刺血记载第71-72页
   ·《针经摘英集》刺血记载第72-73页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刺血记载第73页
   ·《丹溪心法》刺血记载第73页
   ·小结第73-74页
 3 明清刺血研究第74-83页
   ·《奇效良方》所载刺血奇穴第74-75页
   ·《针灸聚英》刺血特色第75页
   ·《外科理例》刺血记载第75-76页
   ·《保婴撮要》刺血记载第76-77页
   ·《循经考穴编》腧穴刺血的相关记载第77-79页
   ·张景岳《类经》刺血放寒的记载第79-80页
   ·《痧胀玉衡》记载之放痧法第80-81页
   ·《傅青主女科》银针刺眉心出血治疗产后血晕第81-82页
   ·小结第82-83页
第四章 讨论第83-87页
 1.刺血相关文献的载述特点分析第83-84页
 2.刺血相关文献的理论内容第84页
 3.古代刺血的运用方法及其规律第84-85页
 4.古代刺血的当代临床意义第85-87页
结语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附录 (古代刺血相关文献选录)第92-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作者简介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仲景抵当汤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厚朴三物配方颗粒促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的适应证候和量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