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苯胺的荧光分子探针及其共轭聚合物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绪论第13-25页
    1.1引言第13-14页
    1.2荧光探针的结构第14页
    1.3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第14-20页
        1.3.1光诱导电子转移(PET,Photo-inducedElectronTransfer)第14-16页
        1.3.2分子内电荷转移(ICT,IntramolecularChargeTransfer)第16-18页
        1.3.3F(?)rst共振能量转移(FRET,F(?)rstResonanceEnergyTransfer)第18-19页
        1.3.4激基缔合物/复合物(excimer/exciplex)第19-20页
    1.4金属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第20-21页
    1.5共轭聚合物第21-22页
    1.6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7课题的提出第23-25页
第二章基于三苯胺的Zn2+比率型荧光分子探针第25-42页
    2.1引言第25-26页
    2.2探针分子的设计第26页
    2.3实验部分第26-29页
        2.3.1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6-27页
        2.3.2合成路线第27页
        2.3.3合成步骤及表征第27-29页
            2.3.3.1化合物TPA-1的合成第27-28页
            2.3.3.2化合物TPAI的合成第28-29页
    2.4探针分子的性能测试第29-30页
        2.4.1储备液的配制第29页
        2.4.2金属离子溶液的配制第29页
        2.4.3时间滴定测试第29页
        2.4.4荧光光谱的滴定测试第29页
        2.4.5Job曲线的测定第29页
        2.4.6络合常数的测定第29-30页
        2.4.7选择性测试第30页
        2.4.8金属阳离子的干扰性第30页
    2.5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0-41页
        2.5.1探针对Zn2+的时间响应第30-31页
        2.5.2荧光滴定实验第31-34页
        2.5.3探针对Zn2+的Job曲线第34-35页
        2.5.4选择性实验第35-37页
        2.5.5抗干扰性实验第37页
        2.5.6掩蔽Ag+的沉淀实验第37-39页
        2.5.7传感机理第39-40页
        2.5.8土壤中Zn2+的检测第40-41页
    2.6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基于三苯胺的Hg2+增强型荧光分子探针第42-68页
    3.1引言第42-43页
    3.2探针分子的设计第43-44页
    3.3实验部分第44-47页
        3.3.1实验仪器和试剂第44-45页
        3.3.2合成路线第45页
        3.3.3合成步骤及表征第45-47页
            3.3.3.1化合物TPA-1的合成第45-46页
            3.3.3.2化合物TPAII-1的合成第46页
            3.3.3.3化合物TPAII-2的合成第46-47页
    3.4探针分子的性能测试第47-48页
        3.4.1储备液的配制第47页
        3.4.2金属离子溶液的配制第47页
        3.4.3稳定性测试第47页
        3.4.4时间滴定测试第47-48页
        3.4.5荧光光谱的滴定测试第48页
        3.4.6选择性测试第48页
        3.4.7荧光量子效率测试第48页
    3.5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8-67页
        3.5.1探针(TPAIIs)在HEPES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第48-49页
        3.5.2探针(TPAIIs)在不同介质中的时间滴定第49-56页
        3.5.3探针(TPAIIs)在不同介质中的灵敏度第56-60页
        3.5.4探针(TPAIIs)在不同介质中的选择性第60-64页
        3.5.5探针(TPAIIs)的荧光量子效率第64-65页
        3.5.6传感机理第65-66页
        3.5.7细胞内Hg2+的荧光成像第66-67页
    3.6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制备第68-75页
    4.1引言第68页
    4.2实验部分第68-75页
        4.2.1实验仪器和试剂第68-75页
            4.2.2.1合成路线第69页
            4.2.2.2合成步骤及表征第69-72页
4.2.2.2.1化合物TPA-1的合成第69-70页
4.2.2.2.2化合物TPA-3的合成第70页
4.2.2.2.3化合物TPA-4的合成第70-71页
4.2.2.2.4共轭聚合物TPAIII-1的合成第71-72页
            4.2.2.3合成路线第72页
            4.2.2.4合成步骤及表征第72-75页
4.2.2.4.1化合物TPA-1的合成第72-73页
4.2.2.4.2化合物TPA-3的合成第73页
4.2.2.4.3化合物TPA-5的合成第73-74页
4.2.2.4.4共轭聚合物TPAIII-2的合成第74-75页
第五章总结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附录第82-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棕黑腐酸降解制备黄腐酸的工艺研究
下一篇:核磁共振技术应用于云杉木质素酚羟基结构定量测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