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0-19页 |
1.1引言 | 第10-11页 |
1.2电解水技术 | 第11-15页 |
1.2.1电解水的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1.2.2电解水反应原理 | 第12-15页 |
1.3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在电解水中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1.3.1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在电解水析氢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2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在电解水析氧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实验部分 | 第19-27页 |
2.1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9-20页 |
2.1.1实验试剂 | 第19-20页 |
2.1.2实验仪器 | 第20页 |
2.2催化材料测试与表征 | 第20-27页 |
2.2.1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 | 第21-24页 |
2.2.2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4页 |
2.2.3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4页 |
2.2.4X射线衍射仪 | 第24页 |
2.2.5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4页 |
2.2.6BET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第24-25页 |
2.2.7原子力显微镜 | 第25页 |
2.2.8拉曼光谱分析 | 第25页 |
2.2.9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 第25-27页 |
第三章氧掺杂的MoX(X:S、Se或P)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电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 第27-51页 |
3.1前言 | 第27-28页 |
3.2样品的制备 | 第28-29页 |
3.2.1MoS2/MM样品的合成 | 第28页 |
3.2.2O-MoS2/MM样品的合成 | 第28-29页 |
3.2.3对比样的合成 | 第29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29-50页 |
3.3.1O-MoS2/MM的合成过程及电解水析氢催化性能研究 | 第29-37页 |
3.3.2O-MoS2/MM的结构表征 | 第37-45页 |
3.3.3阳极活化掺氧法通用性的证明 | 第45-50页 |
3.4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钌纳米团簇负载的磷化钴空心微球的制备、表征及电解水性能研究 | 第51-69页 |
4.1前言 | 第51-52页 |
4.2样品的制备 | 第52-53页 |
4.2.1RuCo前驱体的合成 | 第52页 |
4.2.2RuNCs/Co2P空心微球的合成 | 第52-53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53-68页 |
4.3.1RuNCs/Co2PHMs的合成与结构特性 | 第53-60页 |
4.3.2RuNCs/Co2PHMs的电解水催化性能研究 | 第60-68页 |
4.4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