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0-20页 |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废弃黏土砖粉应用于水泥基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废弃陶瓷砖粉应用于水泥基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废弃混凝土粉应用于水泥基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1.4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5.1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2研究路线 | 第17-20页 |
第二章建筑固废微粉的基本性能 | 第20-35页 |
2.1原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20-25页 |
2.1.1原材料 | 第20-22页 |
2.1.2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2实验结果 | 第25-34页 |
2.2.1原材料的化学性质 | 第25-26页 |
2.2.2颗粒级配 | 第26-27页 |
2.2.3XRD分析 | 第27-29页 |
2.2.4TGA热重分析 | 第29-33页 |
2.2.5核磁共振分析 | 第33-34页 |
2.3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建筑固废微粉与水泥浆体孔隙溶液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5-48页 |
3.1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35-38页 |
3.1.1实验原理 | 第35-36页 |
3.1.2模拟溶液的制备 | 第36-37页 |
3.1.3测试方法 | 第37-38页 |
3.2实验结果 | 第38-47页 |
3.2.1pH值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2Ca2+浓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3Na+和K+的影响 | 第41-44页 |
3.2.4SO42-浓度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建筑固废微粉对水泥浆体流动性的影响 | 第48-54页 |
4.1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4.2实验结果 | 第49-52页 |
4.2.1流变曲线 | 第49-50页 |
4.2.2屈服应力 | 第50-51页 |
4.2.3塑性粘度 | 第51-52页 |
4.3分析与讨论 | 第52-53页 |
4.4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建筑固废微粉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 第54-67页 |
5.1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54-56页 |
5.1.1材料和配合比 | 第54-55页 |
5.1.2测试方法 | 第55-56页 |
5.2实验结果 | 第56-63页 |
5.2.1微粉颗粒表面的形貌特征 | 第56-58页 |
5.2.2水化15min微粉颗粒表面的形貌特征 | 第58-59页 |
5.2.3水化1h微粉颗粒表面的形貌特征 | 第59-60页 |
5.2.4水化4h微粉颗粒表面的形貌特征 | 第60-62页 |
5.2.5水化7h微粉颗粒表面的形貌特征 | 第62-63页 |
5.3分析与讨论 | 第63-66页 |
5.4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建筑固废微粉界面与水化产物之间粘结性能 | 第67-96页 |
6.1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67-69页 |
6.1.1样品制备 | 第67-69页 |
6.1.2测试方法 | 第69页 |
6.2实验结果 | 第69-95页 |
6.2.1微粉颗粒在浆体中的形态与分布 | 第69-77页 |
6.2.2微裂缝的SEM观察 | 第77-91页 |
6.2.3断裂面的形貌 | 第91-95页 |
6.3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7.1结论 | 第96-97页 |
7.2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