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广州市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理论意义第12-13页
     ·实践意义第13页
   ·研究对象与内容第13-15页
     ·研究对象第13-14页
     ·研究范围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15-16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框架第16页
   ·本章小结第16-18页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第18-29页
   ·重要概念诠释第18-23页
     ·新城第18-19页
     ·城市空间形态第19-23页
       ·城市空间形态第19-20页
       ·城市空间形态构成要素第20-22页
       ·本文研究的城市空间形态要素第22-23页
   ·相关研究综述第23-28页
     ·关于新城的研究第23-25页
     ·关于空间形态的研究第25-27页
     ·关于南沙的研究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广州市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研究第29-67页
   ·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演进阶段划分第29-32页
     ·城市空间形态演进阶段一般划分方法第29-30页
     ·本文对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演进阶段划分依据第30-32页
       ·广州城市发展策略的变化第30-31页
       ·行政区划的调整第31-32页
     ·本文对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演进阶段的划分第32页
   ·1993 年以前南沙岛空间形态分析第32-36页
   ·轴向扩展的初步开发建设阶段(1993 年—2000 年)第36-46页
     ·初步开发建设阶段南沙岛城市空间演化方式第36-38页
     ·初步开发建设阶段南沙岛空间形态分析第38-43页
       ·土地利用第38-39页
       ·道路系统第39-41页
       ·主要功能空间的用地形态特征第41-43页
     ·初步开发建设阶段空间形态演进驱动因素分析第43-46页
   ·伸展轴稳定的快速开发建设阶段(2001 年—2004 年)第46-56页
     ·快速开发建设阶段南沙岛空间形态演化方式第46-47页
     ·快速开发建设阶段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分析第47-51页
       ·土地利用第47-49页
       ·道路系统第49-50页
       ·主要功能空间的用地形态特征第50-51页
     ·快速开发建设阶段空间形态演进驱动因素分析第51-56页
   ·内向填充的转型开发建设阶段(2005 年—至今)第56-65页
     ·转型开发建设阶段南沙岛空间形态演化方式第56-57页
     ·转型开发建设阶段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分析第57-63页
       ·土地利用第57-58页
       ·道路系统第58-60页
       ·主要功能空间的用地形态特征第60-63页
     ·转型开发建设阶段空间形态演进驱动因素分析第63-65页
   ·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演进规律与启示第65-66页
     ·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的演进是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65-66页
     ·政策与规划引导因素对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第66页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广州市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解析第67-96页
   ·自然景观空间形态第67-72页
     ·整体空间格局第67-68页
     ·山体第68-70页
     ·水体第70-72页
       ·河涌第70-71页
       ·基塘第71-72页
     ·南沙岛自然景观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第72页
   ·街道空间形态第72-80页
     ·街道的功能第73-74页
     ·街道的尺度第74-76页
     ·街区的尺度第76页
     ·步行空间第76-79页
       ·街道步行空间第76-78页
       ·滨水步行空间第78-79页
     ·南沙岛街道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第79-80页
   ·居住空间形态第80-93页
     ·传统居住空间形态分析第80-87页
       ·临水传统居住空间形态第81-85页
       ·临街传统居住空间形态第85-87页
     ·现代居住空间形态分析第87-92页
     ·南沙岛居住空间形态存在的主要问题第92-93页
   ·工业区空间形态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五章 南沙岛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策略第96-102页
   ·加强生态与环境保护第96-98页
     ·保护河涌、基塘等自然景观第96-97页
     ·控制生态廊道,优化山水格局第97-98页
   ·塑造具有活力的街道空间形态第98-100页
     ·确定适宜的街区尺度与街区规模第98-99页
     ·构建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第99-100页
   ·保护传统水乡村落空间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结论与展望第102-104页
   ·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02-103页
   ·研究的主要局限与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7页
附录第107-111页
   ·南沙区概况第107页
   ·南沙岛分区概况第107-111页
     ·自然条件第107-109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109-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复杂形体参数化设计初探
下一篇:广西药用植物及其造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