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典型森林群落生长季土壤呼吸及树干呼吸特征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的地位 | 第8页 |
·森林土壤呼吸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8-9页 |
·小兴安岭地区在我国碳循环中的地位 | 第9页 |
·研究地点概况 | 第9-11页 |
2 原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特征 | 第11-22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11-12页 |
·实验设计及方法 | 第12-14页 |
·实验设计 | 第12-13页 |
·土壤呼吸及环境因子测定方法 | 第13页 |
·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温度间的关系 | 第13页 |
·壕沟隔断法简介 | 第13-14页 |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14页 |
·结果分析 | 第14-18页 |
·原始红松林土壤呼吸动态 | 第14-15页 |
·原始红松土壤呼吸各组分贡献率 | 第15-16页 |
·原始红松土壤呼吸组分对土壤总呼吸贡献率 | 第16-17页 |
·原始红松土壤呼吸与温度及湿度的关系 | 第17页 |
·原始红松土壤呼吸群落类型间的变异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20页 |
·原始红松生长季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 | 第18-19页 |
·原始红松土壤呼吸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 | 第19-20页 |
·原始红松土壤呼吸各组分对总呼吸量的贡献率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3 不同演替阶段次生白桦土壤呼吸特征 | 第22-29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22-23页 |
·实验结果 | 第23-26页 |
·不同演替阶段白桦土壤呼吸动态 | 第23-24页 |
·不同演替阶段白桦土壤呼吸组分贡献率 | 第24页 |
·不同演替阶段白桦组分对土壤总呼吸贡献率 | 第24-25页 |
·不同演替阶段白桦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28页 |
·不同演替阶段白桦土壤呼吸变化规律 | 第26-27页 |
·不同演替阶段白桦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 第27页 |
·不同演替阶段白桦各组分对总呼吸量的贡献率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五种群落土壤呼吸特征 | 第29-37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29-30页 |
·结果分析 | 第30-34页 |
·五种群落土壤总呼吸及组分动态 | 第30-32页 |
·五种群落土壤呼吸各组分贡献率 | 第32页 |
·五种植被土壤呼吸组分对土壤总呼吸贡献率 | 第32-34页 |
·五种植被土壤呼吸及其组分与温度的关系 | 第34页 |
·讨论 | 第34-36页 |
·五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 | 第34-35页 |
·五种植被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 第35页 |
·五种植被土壤呼吸组分对总呼吸量的贡献率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5 原始红松林及枫桦林树干呼吸特征 | 第37-43页 |
·实验地概况及方法 | 第37-39页 |
·实验样地概况 | 第37页 |
·树干呼吸测定方法 | 第37-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红松树干呼吸及其与树干温度的关系 | 第39-40页 |
·不同径阶枫桦树干维持呼吸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页 |
·红松及枫桦树干呼吸对温度的响应 | 第41页 |
·不同径阶枫桦林维持呼吸规律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6 小兴安岭典型群落土壤呼吸规律总结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