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 ABSTRACT | 第5-6 创新点摘要 | 第6-9 前言 | 第9-13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 三、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第10 四、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量 | 第10-13 第一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15 1.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3-14 1.2 研究区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 | 第14 1.3 储层特征 | 第14 1.4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14-15 第二章 古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 第15-26 2.1 古构造研究 | 第15-20 2.1.1 古构造分析数据库建立 | 第15 2.1.2 古构造图绘制 | 第15-16 2.1.3 古构造演化研究 | 第16-20 2.2 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 第20-23 2.2.1 生烃阶段、烃源岩平面分布研究 | 第21-23 2.2.2 关键成藏期确定 | 第23 2.3 关键成藏期古油气运聚场分析 | 第23-24 2.4 结论 | 第24-26 第三章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对比及沉积微相研究 | 第26-42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第26-32 3.1.1 河流—三角洲地层时间单元划分方法 | 第26-28 3.1.2 河流—三角洲地层时间单元精细对比 | 第28-32 3.2 各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 第32-41 3.2.1 取心井相分析 | 第32 3.2.2 测井微相模式建立 | 第32-34 3.2.3 沉积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 第34-41 3.3 几点认识 | 第41-42 第四章 油水分布控制因素及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 第42-53 4.1 研究区油水分布控制因素 | 第42-51 4.1.1 研究区油水分布特征 | 第42 4.1.2 局部构造控油因素精细研究 | 第42-47 4.1.3 单一圈闭控制油水界面及分布规律研究 | 第47-51 4.2 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 第51 4.3 油气成藏模式 | 第51-53 第五章 有利区块预测 | 第53-62 5.1 三级构造成藏模式下有利区预测 | 第53 5.2 研究区储层分类评价 | 第53-55 5.3 已开发区块扩边、补空 | 第55-61 5.4 空白区评价 | 第61-62 结论与认识 | 第62-63 参考文献 | 第63-66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6-67 致谢 | 第67-68 详细摘要 | 第68-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