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重要害虫发生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8页 |
| 1 中药材的发展概况 | 第9-12页 |
| ·中医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9页 |
| ·我国中药材的种植 | 第9-10页 |
| ·恩施地区中药材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 ·玄参概述 | 第10-12页 |
| ·玄参的生物学特性和药用机理 | 第10-11页 |
| ·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1页 |
| ·玄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2 中药材的GAP与SOP概述 | 第12-13页 |
| ·中药材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 第12-13页 |
| ·《标准生产规程》(SOP) | 第13页 |
| 3 中药材虫害综合治理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 ·中药材虫害农业防治 | 第14页 |
| ·植物源农药防治虫害 | 第14-15页 |
| ·中药材虫害物理防治 | 第15页 |
| ·中药材虫害生物防治 | 第15页 |
| ·性信息素防治研究 | 第15页 |
| ·玄参虫害发生与化学防治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玄参田间节肢动物群落调查 | 第18-23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8页 |
| ·调查方法 | 第18页 |
| ·田间系统调查 | 第18页 |
| ·标本的收集 | 第18页 |
| ·分类和鉴定 | 第18-19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 ·玄参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基本组成 | 第19-20页 |
| ·玄参田间常见害虫发生种类 | 第20-22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玄参田小地老虎的发生及防治研究 | 第23-35页 |
| 1 材料及方法 | 第23-26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23页 |
| ·频振灯、性信息素、糖醋酒诱虫试验 | 第23-24页 |
| ·玄参田性诱剂诱蛾日变化量 | 第23页 |
| ·性信息素田间悬挂高度试验 | 第23-24页 |
| ·小地老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 | 第24页 |
| ·海拔高度与小地老虎发生关系调查 | 第24页 |
| ·不同前茬作物小地老虎的危害分析 | 第24页 |
| ·玄参不同移栽时间对小地老虎的发生危害调查 | 第24页 |
| ·防治小地老虎的高效低毒的药剂筛选 | 第24-25页 |
| ·化学药剂筛选 | 第24-25页 |
| ·供试药剂 | 第24-25页 |
| ·喷药器械 | 第25页 |
|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 ·防治小地老虎的植物源农药的初步筛选 | 第25页 |
| ·供试药剂 | 第25页 |
| ·施药方法 | 第25页 |
|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 ·使用性信息素和药剂防治小地老虎的研究 | 第25-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 ·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 ·小地老虎发生危害特点 | 第26页 |
| ·频振灯、性信息素、糖醋酒诱虫试验 | 第26-27页 |
| ·小地老虎成虫消长及诱捕器田间放置高度试验 | 第27-28页 |
| ·不同海拔玄参田的性诱捕器诱蛾数量 | 第27页 |
| ·性信息素田间悬挂高度试验 | 第27-28页 |
| ·第一代小地老虎的田间消长情况 | 第28页 |
| ·海拔高度与小地老虎发生关系调查 | 第28-29页 |
| ·不同栽培时间玄参幼苗的受害调查 | 第29页 |
| ·不同前茬作物小地老虎的危害分析 | 第29-30页 |
| ·防治小地老虎的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筛选 | 第30-31页 |
| ·防治小地老虎的植物源农药的初步筛选 | 第31-32页 |
| ·使用性信息素和药剂防治小地老虎的研究 | 第32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玄参田蛴螬的发生及无害化治理研究 | 第35-42页 |
| 1 材料及方法 | 第35-36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35页 |
| ·频振灯的安置 | 第35页 |
| ·蛴螬的发生和危害调查 | 第35页 |
| ·蛴螬种群数量变化调查 | 第35页 |
| ·不同前茬作物虫口密度调查 | 第35页 |
| ·防治蛴螬的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筛选 | 第35-36页 |
| ·试验材料 | 第35页 |
| ·试验品种 | 第35页 |
| ·试验药剂 | 第35页 |
| ·施药方法 | 第35-36页 |
|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 ·频振灯物理防治方法调查 | 第36页 |
| ·频振灯诱杀控制虫口密度试验 | 第36页 |
| ·灯控区与非灯控区的叶片被害率调查 | 第36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 ·主要蛴螬的种类和发生规律调查 | 第36页 |
| ·生活史及生活习性 | 第36页 |
| ·频振灯诱虫试验 | 第36-40页 |
| ·频振灯诱杀控制虫口密度试验 | 第37-38页 |
| ·灯控区与非灯控区的叶片被害率 | 第38-39页 |
| ·蛴螬种群月份数量消长 | 第39页 |
| ·不同前茬作物虫口密度 | 第39-40页 |
| ·防治蛴螬的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试验 | 第40页 |
| 3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附录1:玄参田间节肢动物种类记录表 | 第48-50页 |
| 附录2:部分玄参害虫与天敌图片 | 第50-52页 |
|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