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瑞银集团案引发的法律思考 | 第11-16页 |
一、案情介绍 | 第11-13页 |
二、提出问题—金融隐私权与信息共享制度存在冲突 | 第13页 |
三、分析问题—“瑞银案”引发的法律思考 | 第13-16页 |
(一) 国际层面上的分析 | 第13-14页 |
(二) 国内层面上的分析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金融隐私权的产生发展与现代趋势 | 第16-24页 |
一、金融隐私权产生与发展的多维度分析 | 第16-22页 |
(一) 隐私权的概念分析 | 第16-17页 |
(二) 金融隐私权产生的渊源与理论演进 | 第17-19页 |
(三) 金融隐私权的权益形态分析 | 第19-21页 |
(四) 金融隐私权的法律制度构建 | 第21-22页 |
二、金融隐私权发展的现代趋势 | 第22-24页 |
(一) 金融隐私权的保护应得到应有的重视 | 第22页 |
(二) 金融隐私权的保护不是无限的 | 第22-23页 |
(三) 金融隐私权保护限制的分层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金融隐私权与信息共享制度产生冲突的现状与根源 | 第24-30页 |
一、信息共享制度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 第24-26页 |
(一) 信息共享制度的内涵与发展 | 第24-25页 |
(二) 信息共享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26页 |
(三) 信息共享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26页 |
二、金融隐私权与信息共享制度产生冲突的表现 | 第26-27页 |
(一) 信息共享制度与银行保密制度的冲突 | 第26-27页 |
(二) 东道国的金融隐私权与母国的金融监管权的冲突 | 第27页 |
三、金融隐私权与信息共享制度产生冲突的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一) 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制衡 | 第27-28页 |
(二)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 第28-29页 |
(三) 金融衍生品的复杂性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金融隐私权与信息共享制度的法律协调 | 第30-36页 |
一、金融隐私权与信息共享制度之间衡平的基本思路 | 第30-31页 |
二、法律协调的基本原则 | 第31-32页 |
三、具体制度构建 | 第32-36页 |
(一) 金融隐私权与知情权权利位阶之比较 | 第32页 |
(二) 金融隐私权的例外 | 第32-33页 |
(三) 信息共享制度的适用限制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