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无单放货的法律责任 | 第16-21页 |
2.1 无单放货的概述 | 第16页 |
2.2 无单放货的法律责任 | 第16-18页 |
2.2.1 理论界 | 第16-17页 |
2.2.2 实务界 | 第17-18页 |
2.3 承运人无单放货的法定免责事由规定 | 第18-21页 |
2.3.1 卸货港所在地的法律规定 | 第18-19页 |
2.3.2 货物依法被拍卖变卖 | 第19页 |
2.3.3 记名提单下按托运人指示行使货物控制权 | 第19-20页 |
2.3.4 数份相同正本提单中首件正本提单即交付货物 | 第20-21页 |
3 我国《海商法》关于无单放货问题的相关规定 | 第21-23页 |
3.1 无单放货适用范围 | 第21页 |
3.2 承运人责任归责原则 | 第21页 |
3.3 承运人责任期间 | 第21页 |
3.4 诉讼时效 | 第21-22页 |
3.5 无单放货责任性质 | 第22页 |
3.6 无单放货责任范围 | 第22-23页 |
4 无单放货问题下国外的经验借鉴 | 第23-25页 |
4.1 国际公约《鹿特丹规则》下的创新性规定 | 第23-24页 |
4.1.1 《鹿特丹规则》中对记名提单下无单放货的规定 | 第23页 |
4.1.2 运输单证的新分类和电子运输记录的使用 | 第23-24页 |
4.1.3 加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 第24页 |
4.2 主要国家国内法关于无单放货的规定 | 第24-25页 |
4.2.1 美国对无单放货的规定 | 第24页 |
4.2.2 英国对无单放货的规定 | 第24-25页 |
5 我国无单放货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5.1 无单放货相关责任主体难认定 | 第25-26页 |
5.1.1 实际提取货物的人 | 第25页 |
5.1.2 国际货物代理人 | 第25页 |
5.1.3 港务公司或仓储公司 | 第25-26页 |
5.2 缺少电子提单的规定 | 第26页 |
5.2.1 电子运输记录新概念的提出 | 第26页 |
5.2.2 我国缺乏电子提单相关规定 | 第26页 |
5.3 承运人抗辩事由过于简单 | 第26-27页 |
5.4 缺乏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 第27-28页 |
6 我国承运人无单放货法律责任规制建议 | 第28-34页 |
6.1 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和主要义务责任 | 第28-30页 |
6.1.1 实际提取货物的人 | 第28页 |
6.1.2 国际货物代理人 | 第28-29页 |
6.1.3 港务公司或仓储公司 | 第29-30页 |
6.2 引入电子提单制度 | 第30-31页 |
6.2.1 使用新型的电子提单 | 第30页 |
6.2.2 建立电子提单登记系统 | 第30-31页 |
6.2.3 建立电子提单与纸质提单并立体系 | 第31页 |
6.3 完善承运人抗辩事由规定 | 第31-33页 |
6.3.1 建立独立的公示催告程序 | 第31-32页 |
6.3.2 抗辩事由之第三方的约定 | 第32-33页 |
6.4 适当加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