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第三节 论文的难点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之路及个人风格 | 第18-27页 |
第一节 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之路 | 第18-22页 |
第二节 朱塞佩·托纳多雷电影风格 | 第22-27页 |
第二章 朱塞佩·托纳多雷电影中的“诗意” | 第27-47页 |
第一节 电影主题的“诗意” | 第27-33页 |
一 故乡情结 | 第27-30页 |
二 个体成长 | 第30-33页 |
第二节 电影语言的“诗意” | 第33-41页 |
一 抒情写实的长镜头 | 第33-36页 |
二 灵动鲜明的色彩 | 第36-38页 |
三 营造意境的音乐 | 第38-41页 |
第三节 电影叙事的“诗意” | 第41-47页 |
一 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 | 第41-44页 |
二 双时空的叙事结构 | 第44-45页 |
三 富有想象力的情节设置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朱塞佩·托纳多雷电影中的“哲思” | 第47-62页 |
第一节 电影中富有哲学意味的人物 | 第47-50页 |
一 托托——逃离“洞穴”的少年 | 第47-48页 |
二 玛莲娜——完美女神“阿尼玛” | 第48-50页 |
第二节 电影中对人性的展现与反思 | 第50-57页 |
一 “自我”的审视与寻找——《幽国车站》(1996) | 第50-52页 |
二 “自我选择”的孤独——《海上钢琴师》(1998) | 第52-55页 |
三 人性的丑陋与美丽——《西西里的美丽传说》(2000) | 第55-57页 |
第三节 电影中耐人寻味的意象 | 第57-62页 |
一 海洋——精神的家园 | 第57-58页 |
二 广场——人生的苦难 | 第58-60页 |
三 圣母像——信仰的坍塌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 :朱塞佩·托纳多雷电影年表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