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占用和照度信息的室内照明调光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室内光环境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室内智能照明及优化策略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3 室内照明标准现状 | 第13-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照明质量与视觉环境评价 | 第17-24页 |
2.1 室内光环境理论分析 | 第17-21页 |
2.1.1 室内照明质量衡量指标 | 第17-19页 |
2.1.2 室内自然采光衡量指标 | 第19-20页 |
2.1.3 用户行为模式分析 | 第20-21页 |
2.2 绿色照明标准分析 | 第21-22页 |
2.3 室内场景设计与照明质量 | 第22-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占用与照度传感器设计 | 第24-34页 |
3.1 占用传感器设计 | 第24-26页 |
3.1.1 工作原理 | 第24页 |
3.1.2 内部原理框图与工作模式 | 第24-26页 |
3.1.3 热释电红外开关电路设计 | 第26页 |
3.2 能量采集技术基础 | 第26-29页 |
3.2.1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 第26-28页 |
3.2.2 太阳能能量采集技术 | 第28-29页 |
3.3 无线无源照度传感器设计 | 第29-33页 |
3.3.1 系统框图 | 第29页 |
3.3.2 电源电路 | 第29-30页 |
3.3.3 光感电路 | 第30-31页 |
3.3.4 外设电路 | 第31-32页 |
3.3.5 通信电路 | 第32-33页 |
3.3.6 显示电路 | 第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智能照明系统室内调光建模 | 第34-46页 |
4.1 室内照明调光系统架构 | 第34-36页 |
4.1.1 智能照明系统 | 第34-35页 |
4.1.2 室内照明调光系统架构 | 第35-36页 |
4.2 室内照明调光模型理论背景 | 第36-37页 |
4.2.1 方法概述 | 第36页 |
4.2.2 理论背景 | 第36-37页 |
4.3 室内照明调光模型 | 第37-41页 |
4.3.1 照度均匀度调光数学模型 | 第37-40页 |
4.3.2 统一眩光值调光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4.4 多目标遗传算法 | 第41-45页 |
4.4.1 NSGA-Ⅱ算法原理 | 第41-43页 |
4.4.2 算法流程 | 第43-44页 |
4.4.3 帕累托最优解 | 第44-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室内照明环境优化 | 第46-65页 |
5.1 室内照明布局与参数说明 | 第46-48页 |
5.1.1 测试对象选取 | 第46-47页 |
5.1.2 模拟条件设定 | 第47-48页 |
5.2 室内照明无约束优化 | 第48-53页 |
5.2.1 全局占用场景照度与照度均匀度 | 第48-49页 |
5.2.2 局部占用场景照度与照度均匀度 | 第49-51页 |
5.2.3 全局占用场景统一眩光值 | 第51页 |
5.2.4 局部占用场景统一眩光值 | 第51-53页 |
5.3 多目标优化模型调光实现 | 第53-60页 |
5.3.1 基于相同权重的照度与照度均匀度优化 | 第53-56页 |
5.3.2 基于最小化照度均方根误差变异系数优化 | 第56-58页 |
5.3.3 基于标准化统一眩光值优化 | 第58-60页 |
5.4 基于时间序列的亮度分布实验 | 第60-64页 |
5.5 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5-66页 |
6.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