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参与主体视角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以河南漯河为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英文缩略语第16-17页
第一章 导论第17-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7-18页
        1.1.1 常规农业发展带来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第17页
        1.1.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已成业内共识第17-18页
        1.1.3 有效模式是促进生态循环农业高效发展的突破口第18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2.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页
    1.3 研究内容第19-22页
        1.3.1 内容设计第19-21页
            1.3.1.1 参与主体分析及模式构建第19-20页
            1.3.1.2 模式运行保障机制第20-21页
        1.3.2 章节内容第21-22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4页
        1.4.1 研究方法第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1.5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4-25页
        1.5.1 创新点第24页
        1.5.2 不足之处第24-2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5-33页
    2.1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与生态循环农业概念辨析第25-27页
    2.2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第27-29页
    2.3 生态循环农业效益评价研究第29-30页
    2.4 生态循环农业动力机制研究第30-31页
    2.5 生态循环农业主体行为研究第31-32页
    2.6 小结及简要述评第32-33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第33-41页
    3.1 生态经济和生态产业理论及分析第33-34页
    3.2 循环经济理论及分析第34-36页
    3.3 外部性理论及分析第36-37页
    3.4 物质流分析原理及分析第37-38页
    3.5 农户行为理论及分析第38-39页
    3.6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调研设计第41-49页
    4.1 调研地区选取第41-44页
    4.2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调研第44-45页
    4.3 基本参与主体农户的意愿及行为调研第45-48页
        4.3.1 调研地点及问卷分布第45-46页
        4.3.2 调研内容第46-47页
        4.3.3 样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7-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效益分析第49-65页
    5.1 构建基于参与主体模式的意义第49页
    5.2 生态循环农业参与主体识别及作用分析第49-53页
    5.3 基于实际案例的模式构建及效益分析第53-61页
        5.3.1 企业内部自循环第53-56页
        5.3.2 企业间链条循环第56-58页
        5.3.3 区域内大循环第58-60页
        5.3.4 三种模式的关系第60-61页
    5.4 基本参与主体农户和模式的关系第61-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5页
第六章 模式运行的利益联结和动力机制分析第65-77页
    6.1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利益联结第65-67页
        6.1.1 企业内自循环利益联结第65-66页
        6.1.2 企业间链条循环利益联结第66-67页
        6.1.3 区域内大循环利益联结第67页
    6.2 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第67-70页
    6.3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动力机制分析模型第70-73页
        6.3.1 循环经济动力机制分析模型构建第70-72页
        6.3.2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动力机制分析模型的特殊之处第72-73页
        6.3.3 模型的作用第73页
    6.4 案例分析第73-76页
        6.4.1 案例简况第74页
        6.4.2 模型应用第74-75页
        6.4.3 分析结果第75-76页
    6.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七章 模式基本参与主体农户的意愿及行为分析第77-111页
    7.1 农户的意愿及行为分析是参与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第77-78页
    7.2 农户参与生态循环农业现状分析第78-82页
        7.2.1 农户对畜禽粪便处理情况分析第78-79页
        7.2.2 农户对秸秆综合利用情况分析第79-82页
        7.2.3 现状小结第82页
    7.3 农户参与生态循环农业意愿分析第82-95页
        7.3.1 理论依据与研究假设第83-84页
        7.3.2 问卷设计与研究方法第84-87页
        7.3.3 模型拟合第87-90页
        7.3.4 模型路径分析与主要结论第90-94页
        7.3.5 结论与政策启示第94-95页
    7.4 典型案例——农户施用有机肥行为分析第95-108页
        7.4.1 研究假设与变量选择第96-99页
        7.4.2 模型构建第99-101页
        7.4.3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过程及结果分析第101-105页
        7.4.4 ISM模型计算及结果分析第105-107页
        7.4.5 结论与政策启示第107-108页
    7.5 本章小结第108-11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11-115页
    8.1 主要结论第111-112页
    8.2 政策启示第112-114页
    8.3 展望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作者简历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残存古建筑的保护及其环境景观再利用模式探析
下一篇:高超声速稀薄流动的硬球—拟颗粒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