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基于智能控制的锂电池快速充电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蓄电池充电策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 快速充电的难点分析第11-12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动力电池工作原理及充电特性研究第13-21页
    2.1 蓄电池的研究与选型第13-15页
        2.1.1 动力电池类型第13页
        2.1.2 锂离子电池概况第13-14页
        2.1.3 磷酸铁锂电池工作原理研究第14-15页
    2.2 充放电影响因素研究及电池建模第15-19页
        2.2.1 磷酸铁锂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研究第15-17页
        2.2.2 极化对快速充电的影响第17页
        2.2.3 温度对快速充电的影响第17页
        2.2.4 最优频率对快速充电的影响第17页
        2.2.5 磷酸铁锂电池建模第17-19页
    2.3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三章 充电方法分析与优化设计第21-29页
    3.1 传统充电方式的研究第21-24页
        3.1.1 充电理论第21页
        3.1.2 恒流充电第21-22页
        3.1.3 恒压充电第22页
        3.1.4 恒流恒压分阶段充电第22-23页
        3.1.5 正负脉冲式充电第23-24页
        3.1.6 变电流间歇充电第24页
        3.1.7 变电压间歇充电第24页
    3.2 充电方法性能的优化设计第24-27页
        3.2.1 极化现象的解决方案第24-25页
        3.2.2 压降补偿法第25页
        3.2.3 温度补偿法第25-26页
        3.2.4 充电最优频率选择第26页
        3.2.5 快速充电方法的设计第26-27页
    3.3 蓄电池的停充控制方案设计第27-28页
    3.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模糊自适应PID的充电控制方法的实现第29-47页
    4.1 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设计第29页
    4.2 充电系统前级电路的控制策略设计第29-34页
        4.2.1 前级整流电路的数学模型的建立第29-31页
        4.2.2 基于合成矢量的电流内环控制器的设计第31-32页
        4.2.3 前级整流器电压外环控制器的设计第32-34页
    4.3 充电系统后级电路的控制策略设计第34-38页
        4.3.1 后级Buck-Boost变换器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4-36页
        4.3.2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第36-38页
    4.4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第38-41页
        4.4.1 模糊化第38-40页
        4.4.2 模糊规则的建立第40-41页
        4.4.3 解模糊第41页
    4.5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系统仿真的建立第41-45页
        4.5.1 模糊控制器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1-42页
        4.5.2 电流环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2-43页
        4.5.3 电压环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3-45页
    4.6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五章 充电系统硬件选型与软件设计第47-61页
    5.1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第47-53页
        5.1.1 PWM整流电路设计第47-48页
        5.1.2 后级Buck-Boost变换电路设计第48-49页
        5.1.3 快速充电系统控制器选择第49页
        5.1.4 充电采样电路设计第49-53页
    5.2 快速充电的软件设计第53-56页
        5.2.1 主程序设计第53-54页
        5.2.2 最优频率判断程序设计第54-55页
        5.2.3 模糊控制器1软件设计第55页
        5.2.4 模糊控制器2软件设计第55-56页
    5.3 充电系统仿真第56-58页
    5.4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61页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耦合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补偿结构优化研究
下一篇:微电网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