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1页 |
1.1.1 流域污染源的转变 | 第8页 |
1.1.2 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 第8-9页 |
1.1.3 非点源污染敏感区域识别的重要性 | 第9-11页 |
1.2 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土地利用的含义 | 第11-12页 |
1.2.2 土地利用与水质关联的发展过程 | 第12-13页 |
1.2.3 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响应的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4 非点源污染模型预测 | 第13-15页 |
1.2.5 3S技术在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6-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1.4 研究方法选择及课题来源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选择 | 第17-18页 |
1.4.2 课题来源 | 第18-19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获取 | 第19-23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9-20页 |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 第19页 |
2.1.2 降水及气象气候 | 第19页 |
2.1.3 水文及水系概况 | 第19-20页 |
2.2 社会环境概况 | 第20-21页 |
2.3 研究区数据获取 | 第21-23页 |
3 流域水质与土壤环境现状评价 | 第23-38页 |
3.1 样品采集与试验 | 第23-27页 |
3.1.1 水样采集与分析 | 第23-24页 |
3.1.2 土壤采集与分析 | 第24页 |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4-27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7-36页 |
3.2.1 水质特征分析 | 第27-32页 |
3.2.2 水质评级分析 | 第32-33页 |
3.2.3 土壤数据分析 | 第33-35页 |
3.2.4 土壤养分质量评价 | 第35-36页 |
3.3 小结 | 第36-38页 |
4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水质响应 | 第38-51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8-41页 |
4.1.1 数据获取 | 第38页 |
4.1.2 土地利用类型及水质划分 | 第38-39页 |
4.1.3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 第39页 |
4.1.4 研究尺度确定 | 第39-40页 |
4.1.5 土地利用与水质的关联分析 | 第40-4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4.2.1 土地利用分类精度评估 | 第41页 |
4.2.2 土地利用分类及变化分析 | 第41-46页 |
4.2.3 土地利用与水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46-50页 |
4.3 小结 | 第50-51页 |
5 基于APPI模型的非点源污染敏感区域识别 | 第51-67页 |
5.1 研究方法 | 第51-62页 |
5.1.1 农业非点源污染潜力指数(APPI)模型机理 | 第51页 |
5.1.2 参数标准化处理 | 第51-52页 |
5.1.3 径流指数(RI)的计算 | 第52-55页 |
5.1.4 泥沙指数(SPI)的计算 | 第55-60页 |
5.1.5 化肥指数(CUI)的计算 | 第60-61页 |
5.1.6 人畜指数(PALI)的计算 | 第61-62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5.2.1 模型输出 | 第62-63页 |
5.2.2 敏感区域识别 | 第63-66页 |
5.2.3 非点源污染管理措施 | 第66页 |
5.3 小结 | 第66-6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6.2 论文特色与不足 | 第68页 |
6.2.1 论文特色 | 第68页 |
6.2.2 论文不足之处 | 第68页 |
6.3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