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7页 |
绪论 | 第17-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6页 |
第一部分 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 第26-42页 |
1 前言 | 第26-2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4-39页 |
3.1 凡德他尼载药纳米粒的制备 | 第34-35页 |
3.2 纳米粒的理化性质 | 第35-37页 |
3.3 纳米粒的体外释放性质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第二部分 载凡德他尼纳米药物在肝癌中的治疗及作用机制研究 | 第42-81页 |
1 前言 | 第42-4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4-6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4-4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7-62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62-63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3-77页 |
3.1 载凡德他尼纳米粒对HCC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3.2 载凡德他尼纳米粒对HCC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65-66页 |
3.3 载凡德他尼纳米粒对HCC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66-68页 |
3.4 载凡德他尼纳米粒对HUVEC(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 第68-70页 |
3.5 载凡德他尼纳米粒对HUVEC细胞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 | 第70-72页 |
3.6 载凡德他尼纳米粒的体内抗肿瘤效率 | 第72-74页 |
3.7 组织病理学检测(HE染色) | 第74-75页 |
3.8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体内肿瘤增殖和血管形成 | 第75-76页 |
3.9 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 | 第76-77页 |
4 讨论 | 第77-80页 |
5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综述 纳米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第8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20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0-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