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空间网络分析的浑南路片区商业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7-2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19页
        1.1.2 研究意义第19页
        1.1.3 研究目的第19-20页
    1.2 研究对象第20-21页
        1.2.1 研究对象的界定第20页
        1.2.2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3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 研究的框架第22-24页
    1.5 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解析第25-4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5-31页
        2.1.1 空间网络第25页
        2.1.2 兴趣点第25页
        2.1.3 商业服务设施第25-27页
        2.1.4 商业服务设施类型的划分第27-29页
        2.1.5 研究对象类型的划分第29-31页
    2.2 相关理论介绍第31-36页
        2.2.1 空间网络分析第31-32页
        2.2.2 空间句法第32-36页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6-43页
        2.3.1 商业服务设施的研究现状第36-39页
        2.3.2 空间网络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第39-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浑南区商业服务设施分布的形成第45-61页
    3.1 浑南区概况第45-49页
        3.1.1 浑南区的建设历程第45-46页
        3.1.2 研究区域的范围划定第46-48页
        3.1.3 研究区域选取的原因第48-49页
    3.2 浑南区商业服务设施发展沿革第49-50页
        3.2.1 起步萌芽阶段(1988-1991年)第49页
        3.2.2 探索发展阶段(1991-2000年)第49-50页
        3.2.3 全面建设阶段(2001年至今)第50页
    3.3 浑南区商业服务设施形成的影响因素第50-59页
        3.3.1 历史格局第51-52页
        3.3.2 政策机缘第52-53页
        3.3.3 人口因素第53-56页
        3.3.4 交通可达性第56-59页
    3.4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四章 基于兴趣点模型的浑南路片区商业服务设施分布特征第61-87页
    4.1 兴趣点模型的构建第61-64页
        4.1.1 商业服务设施兴趣点数据的处理第61页
        4.1.2 空间资料准备第61-62页
        4.1.3 兴趣点模型的构建第62-63页
        4.1.4 数据的查看第63-64页
    4.2 浑南路片区商业服务设施兴趣点模型核密度分析第64-75页
        4.2.1 核密度的概念第64-65页
        4.2.2 核密度值的处理第65-66页
        4.2.3 总体商业服务设施核密度分析第66-67页
        4.2.4 各类型商业服务设施核密度分析第67-75页
    4.3 按类型划分的浑南路片区商业服务设施分布特征第75-85页
        4.3.1 商业服务设施总体分布特征第75-78页
        4.3.2 按设施类型划分的商业服务设施分布特征第78-83页
        4.3.3 按规模等级划分的商业服务设施分布特征第83-85页
    4.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五章 基于空间网络模型的浑南路片区空间区位分析第87-105页
    5.1 城市空间网络模型构建第87-91页
        5.1.1 空间网络模型选择第87-88页
        5.1.2 空间资料准备第88页
        5.1.3 空间网络模型的构建第88-91页
        5.1.4 模型的运算第91页
        5.1.5 数据的查看与分析第91页
    5.2 浑南路片区穿行度分析第91-93页
        5.2.1 全局穿行度分析第91-92页
        5.2.2 局部穿行度分析第92-93页
    5.3 浑南路片区整合度分析第93-96页
        5.3.1 全局整合度分析第93-94页
        5.3.2 以人行尺度为半径的局部整合度分析第94-95页
        5.3.3 以车行尺度为半径的局部整合度分析第95-96页
    5.4 浑南路片区用地空间效率特征研究第96-99页
        5.4.1 空间构成效率的概念第96-98页
        5.4.2 局部空间构成效率分析第98页
        5.4.3 全局空间构成效率分析第98-99页
    5.5 商业服务设施布局与空间网络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第99-103页
        5.5.1 建立相关性模型第99-101页
        5.5.2 蜂窝网格模型的引入第101页
        5.5.3 数据整理准备第101-102页
        5.5.4 相关性分析第102-103页
    5.6 本章小结第103-105页
第六章 商业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内在机制与优化对策探讨第105-133页
    6.1 商业服务设施空间空间区位的选择第105-112页
        6.1.1 商业服务设施空间构成效率特征第105-107页
        6.1.2 各类型商业服务设施空间混合研究第107页
        6.1.3 细分各类型商业服务设施空间构成效率特征第107-112页
    6.2 浑南路片区商业服务空间布局存在问题第112-118页
        6.2.1 商业中心等级体系不完善,缺乏局部核心第112-115页
        6.2.2 商业服务设施分布过于集中,差异化明显第115-116页
        6.2.3 各类设施间联系松散,难以形成合理的商业网络第116-117页
        6.2.4 商业相关配套设施有待提高,商业空间环境急需改善第117-118页
    6.3 浑南路片区商业服务空间布局优化策略探讨第118-131页
        6.3.1 健全商业服务空间等级结构第118-124页
        6.3.2 合理利用城市空间构成效率第124-128页
        6.3.3 促进各类商服设施间优劣互补第128-130页
        6.3.4 改善商业服务设施的环境质量第130-131页
    6.4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33-135页
    7.1 主要结论第133-134页
    7.2 展望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1页
附录第141-254页
作者简介第25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54-256页
致谢第256页

论文共2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接地材料的电阻率和防腐蚀性能研究
下一篇:多种能源发电特性分析及优化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