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立体显示系统综述 | 第13-20页 |
·立体显示技术 | 第14-17页 |
·双眼视差图像 | 第17-18页 |
·双眼视差 | 第18-20页 |
·大屏幕多人沉浸式CAVE立体显示系统综述 | 第20-23页 |
·基于CAVE立体显示系统的应用实例 | 第23-28页 |
·直升机模拟器及其视坐标系的建立 | 第23-26页 |
·基于CAVE的集装箱装卸仿真系统 | 第26-28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2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8-32页 |
第2章 平面幕立体显示的生理局限 | 第32-46页 |
·人眼立体视觉的生理机制 | 第32-38页 |
·人眼的调节作用 | 第33-34页 |
·人眼的辐辏作用 | 第34-35页 |
·双眼视网膜视差和Panum融合区 | 第35-37页 |
·人眼真实环境中的深度感知 | 第37-38页 |
·计算机立体显示 | 第38-45页 |
·平面幕立体显示的屏幕视差 | 第38-40页 |
·平面幕立体显示的融像问题 | 第40-42页 |
·屏幕视差的控制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虚拟场景中立体图像的绘制 | 第46-76页 |
·内束模型 | 第47-51页 |
·离轴模型 | 第51-55页 |
·平行轴模型 | 第55-57页 |
·立体显示中虚拟相机距离和深度的研究 | 第57-73页 |
·计算精确虚拟相机分离距离所满足的条件 | 第58-59页 |
·虚拟相机分离距离的计算 | 第59-62页 |
·物理显示屏幕临界深度的确定 | 第62-63页 |
·实验结果 | 第63-64页 |
·场景中任意深度的确定 | 第64-66页 |
·深度映射验证 | 第66-67页 |
·对人眼感知立体图像深度空间的优化 | 第67-68页 |
·场景局部深度优化算法 | 第68-71页 |
·深度优化实验结果 | 第71-73页 |
·小结 | 第73-76页 |
第4章 CAVE立体显示系统的搭建及立体图像的几何校正 | 第76-104页 |
·CAVE系统结构 | 第77-80页 |
·CAVE的通信系统 | 第77-78页 |
·CAVE的图形系统 | 第78-79页 |
·位置跟随系统和交互系统 | 第79-80页 |
·CAVE立体显示系统的搭建 | 第80-84页 |
·主动立体模式 | 第81-82页 |
·被动立体模式 | 第82-83页 |
·直接被动立体方式 | 第83-84页 |
·CAVE立体图像的几何校正 | 第84-102页 |
·重投影变换 | 第87-88页 |
·求重投影对应点 | 第88-90页 |
·已知量的获得 | 第90-91页 |
·绘制B样条曲面 | 第91-97页 |
·图像校正步骤 | 第97页 |
·校正实验及分析 | 第97-101页 |
·校正对图像绘制速度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5章 基于CAVE立体显示系统的应用实例 | 第104-134页 |
·直升机模拟器 | 第104-115页 |
·操控系统与仪表显示 | 第105-106页 |
·直升机六自由度数学模型 | 第106-107页 |
·直升机仿真环境中的视坐标建立 | 第107-114页 |
·确定视坐标系步骤及系统运行结果 | 第114-115页 |
·基于CAVE的集装箱装卸仿真系统 | 第115-132页 |
·采用CAVE系统仿真驾驶舱环境的可行性 | 第116-117页 |
·集装箱装卸仿真系统的系统构成 | 第117-118页 |
·视景系统 | 第118-123页 |
·吊具的数学模型 | 第123-131页 |
·教员模块 | 第131-132页 |
·小结 | 第132-134页 |
结论 | 第134-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8-150页 |
致谢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