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1-19页 |
1.2.1 结构振动控制理论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1.2.2 高层建筑及高耸结构的抗风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结构的扭转振动的减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4 TLD的减振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TLD的减振机理及计算方法 | 第20-40页 |
2.1 TLD的减振机理与分类 | 第20-21页 |
2.1.1 浅水TLD | 第20页 |
2.1.2 深水TLD | 第20-21页 |
2.2 TLD的控制力计算方法 | 第21-29页 |
2.2.1 浅水波理论 | 第21-23页 |
2.2.2 Houser模型集中质量法 | 第23-25页 |
2.2.3 基于VOF法的经验公式 | 第25-26页 |
2.2.4 深水理论计算公式 | 第26-29页 |
2.3 TLD-单自由度体系计算分析 | 第29-35页 |
2.3.1 TLD与单自由度体系的耦联运动方程 | 第29-30页 |
2.3.2 TLD的相关参数分析 | 第30-35页 |
2.4 TLD-多自由度体系计算分析 | 第35-39页 |
2.4.1 TLD与多自由度体系的耦连运动方程 | 第35-37页 |
2.4.2 多自由度体系在TLD控制下的减振效果分析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异型高层结构风洞试验研究 | 第40-58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海逸酒店工程概况 | 第40-41页 |
3.3 刚性测压试验 | 第41-45页 |
3.3.1 试验模型 | 第41-43页 |
3.3.2 试验方法 | 第43页 |
3.3.3 风场模拟 | 第43-44页 |
3.3.4 脉动风压系数 | 第44-45页 |
3.4 气弹模型试验 | 第45-55页 |
3.4.1 模型设计 | 第45-47页 |
3.4.2 测试设备 | 第47-48页 |
3.4.3 试验介绍 | 第48-50页 |
3.4.4 实验结果 | 第50-55页 |
3.5 风荷载的空间相关性 | 第55-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异型结构时域内风响应分析 | 第58-77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海逸酒店数值计算模型 | 第58-62页 |
4.2.1 结构ANSYS模型 | 第58-59页 |
4.2.2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9-62页 |
4.3 结构表面风荷载的计算 | 第62-68页 |
4.3.1 测点风荷载时程 | 第62-64页 |
4.3.2 风荷载合力 | 第64-68页 |
4.4 时域内结构风致响应求解 | 第68-75页 |
4.4.1 动力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 | 第68-69页 |
4.4.2 海逸酒店风致响应分析 | 第69-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游泳池及抗扭筒对偏心结构风振响应的联合控制 | 第77-86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顶层游泳池对结构风振响应的控制 | 第77-80页 |
5.2.1 游泳池-结构的耦联运动方程 | 第77-78页 |
5.2.2 游泳池参数选取 | 第78页 |
5.2.3 结构响应时域分析 | 第78-80页 |
5.3 抗扭筒与游泳池对结构平扭耦合响应的联合控制 | 第80-85页 |
5.3.1 黏滞流体抗扭筒的力学模型及控制方程 | 第80-81页 |
5.3.2 抗扭筒在结构层中的布置 | 第81-83页 |
5.3.3 联合控制下结构响应的时域分析 | 第83-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结论 | 第86-87页 |
6.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