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大豆论文

大豆GmRIQ2基因的功能验证

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1 前言第13-30页
    1.1 转基因大豆育种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1.1 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第13页
        1.1.2 转基因育种的研究第13-14页
        1.1.3 转基因大豆育种的发展趋势第14-16页
    1.2 光保护效应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1.2.1 光合作用第16-17页
        1.2.2 植物的光保护途径第17-19页
        1.2.3 参与光保护途径有关基因的研究第19页
    1.3 RIQ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bZIP转录因子家族的研究第20-24页
        1.4.1 转录因子第20-22页
        1.4.2 bZIP转录因子家族第22-24页
    1.5 转基因大豆的鉴定第24-28页
        1.5.1 转基因大豆的分子鉴定第24-26页
        1.5.2 基因瞬时表达分析第26-27页
        1.5.3 转基因大豆的功能验证及研究进展第27-28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8-29页
    1.7 技术路线第29-3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0-41页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第30-31页
        2.1.1 植物材料第30页
        2.1.2 菌种及载体第30页
        2.1.3 主要试剂第30页
        2.1.4 主要仪器第30页
        2.1.5 数据分析第30-31页
    2.2 试验方法第31-41页
        2.2.1 大豆GmRIQ2基因的蛋白质结构及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第31页
        2.2.2 大豆GmRIQ2基因的扩增第31-34页
        2.2.3 pCAMBIA1302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4-36页
        2.2.4 大豆GmRIQ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第36-37页
        2.2.5 拟南芥原生质体的提取及转化第37-38页
        2.2.6 转GmRIQ2基因T3代植株的阳性检测第38-39页
        2.2.7 转GmRIQ2基因植株叶片叶绿素和玉米黄素的测定第39页
        2.2.8 转GmRIQ2基因植株叶片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测定第39-40页
        2.2.9 转GmRIQ2基因植株叶片的光合特性的测定第40页
        2.2.10 转GmRIQ2基因植株的生长性状调查第40-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59页
    3.1 GmRIQ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1-42页
        3.1.1 GmRIQ2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分析第41-42页
        3.1.2 GmRIQ2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分析第42页
    3.2 GmRIQ2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分析第42-45页
        3.2.1 RNA的提取第42-43页
        3.2.2 构建pCAMBIA1302-GmRIQ2重组载体第43-44页
        3.2.3 GmRIQ2的亚细胞定位研究第44-45页
    3.3 GmRIQ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第45-50页
        3.3.1 GmRIQ2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第45页
        3.3.2 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5-46页
        3.3.3 GmRIQ2基因上游启动子片段的扩增第46页
        3.3.4 启动子的载体构建第46-49页
        3.3.5 启动子的瞬时表达第49-50页
    3.4 转GmRIQ2基因植株的PCR鉴定第50-51页
    3.5 GmRIQ2基因对光合指标的影响第51-58页
        3.5.1 GmRIQ2基因对光合色素的影响第51-52页
        3.5.2 GmRIQ2基因对非光化学猝灭的影响第52-55页
        3.5.3 GmRIQ2基因对光合特性的影响第55-58页
    3.6 GmRIQ2基因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第58-59页
4 讨论第59-61页
    4.1 亚细胞定位分析与植物光保护的关系第59页
    4.2 光照强度和光合指标与植物光保护的关系第59-60页
    4.3 诱导型启动子参与植物的光保护第60页
    4.4 光保护与植株产量的关系第60-61页
5 结论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光谱技术在马铃薯淀粉含量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中有效成分和组分分析的库仑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