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物联网环境下恶意攻击检测与防御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自适应安全机制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安全路由机制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入侵检测机制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5-18页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介绍第18-26页
    2.1 物联网第18-21页
        2.1.1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第18-19页
        2.1.2 物联网的应用第19页
        2.1.3 物联网的安全需求第19-21页
    2.2 RPL路由协议第21-23页
        2.2.1 RPL拓扑的构建及维护第21-22页
        2.2.2 路由度量与目标函数第22-23页
    2.3 Contiki操作系统和Cooja仿真器第23-24页
        2.3.1 Contiki操作系统简介第23页
        2.3.2 Cooja仿真器第23-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3章 基于信任抗On-off攻击的自适应安全第26-38页
    3.1 信任评估模型第26-29页
        3.1.1 直接经验值第27-28页
        3.1.2 直接观察值第28-29页
        3.1.3 邻居推荐值第29页
    3.2 抗On-off攻击的自适应安全机制第29-32页
        3.2.1 基于信任阈值的自适应安全机制第29-30页
        3.2.2 抗On-off攻击的自适应安全第30-32页
    3.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第32-36页
        3.3.1 能量开销分析第33-35页
        3.3.2 安全性分析第35-36页
    3.4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4章 基于信任抗丢包攻击的安全路由第38-52页
    4.1 信任评估模型第38-44页
        4.1.1 信任值计算第39-41页
        4.1.2 信任等级评估第41-43页
        4.1.3 信任监控与更新第43页
        4.1.4 信任恢复第43-44页
    4.2 基于信任抗丢包攻击的RPL协议第44-46页
    4.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第46-51页
        4.3.1 网络安全性分析第46-49页
        4.3.2 路由性能分析第49-51页
    4.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5章 节点移动情况下的灰洞攻击检测第52-64页
    5.1 问题描述与系统建模第52-54页
        5.1.1 问题描述第52-53页
        5.1.2 系统建模第53-54页
    5.2 检测方案第54-58页
        5.2.1 数据收集第54页
        5.2.2 数据分析与决策第54-57页
        5.2.3 剔除恶意节点第57-58页
    5.3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第58-63页
        5.3.1 检测率分析第58-61页
        5.3.2 所需样本数分析第61-62页
        5.3.3 开销分析第62-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弹性成像在HIFU温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DANTE黑血准备脉冲的磁共振T2*参数成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