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证券管理法令论文

票据行为无因性研究--以票据行为二阶段说为理论基点

论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引言第15-17页
第一章 票据行为无因性与票据行为二阶段说的关联第17-47页
 第一节 票据理论学说释评第17-29页
  一、票据理论的内涵界定第17-18页
  二、票据理论的学说梳理第18-25页
  三、票据理论学说的评价第25-29页
  四、我国票据法所采票据理论的评价第29页
 第二节 票据行为二阶段说新构第29-42页
  一、票据行为二阶段说观点释析第30-32页
  二、票据行为二阶段说观点质疑第32-35页
  三、票据行为二阶段说范围重构第35-42页
 第三节 票据理论与票据行为无因性的关联第42-47页
  一、票据理论对票据行为无因性的影响第43-45页
  二、票据行为无因性对票据理论的影响第45-46页
  三、票据行为的样态与票据行为无因性第46-47页
第二章 票据行为二阶段说之下的无因性内涵解析第47-71页
 第一节 传统视域下的票据行为无因性内涵第47-55页
  一、票据行为无因论与有因论第47-50页
  二、传统票据行为无因性的样态第50-55页
 第二节 基于票据行为二阶段说的无因性内涵第55-62页
  一、基于二阶段创造说的票据行为的定义第55-56页
  二、票据债务负担行为的无因性第56-57页
  三、票据权利移转行为的有因性第57-62页
 第三节 票据债务负担行为无因性的前提条件第62-71页
  一、票据债务负担行为的形式要件第62-64页
  二、票据债务负担行为的实质要件第64-71页
第三章 票据行为二阶段说之下的无因性效力界定第71-93页
 第一节 票据行为无因性的效力范围概说第71-74页
  一、及于直接当事人之间的主要效力——举证责任倒置第71-73页
  二、及于非直接当事人之间的主要效力——人的抗辩限制第73-74页
 第二节 票据行为二阶段说对无因性效力范围的重塑第74-87页
  一、人的抗辩的特点第75-77页
  二、人的票据抗辩限制的理论基础第77-79页
  三、基于票据行为一元论的人的抗辩范围第79-81页
  四、基于二阶段创造说的人的抗辩范围第81-87页
 第三节 票据行为二阶段说对无因性效力范围的延伸第87-93页
  一、三种制度的相互关系第87-89页
  二、票据行为独立性与善意取得的关系第89-91页
  三、人的抗辩限制与善意取得的关系第91-93页
第四章 票据行为二阶段说之下的无因性例外考察第93-119页
 第一节 无因性例外之一——无权利抗辩第93-106页
  一、无权利抗辩与人的抗辩的个别性第93-95页
  二、直接当事人之间的抗辩第95-98页
  三、后手的抗辩第98-102页
  四、二重无权抗辩第102-106页
 第二节 无因性例外之二——无对价抗辩第106-108页
  一、无对价抗辩的效力第106-107页
  二、无对价时人的抗辩限制例外的理由第107-108页
 第三节 无因性例外之三——恶意抗辩和善意者进入时的抗辩第108-113页
  一、恶意抗辩不适用抗辩限制的理由第108-109页
  二、恶意的内涵第109-111页
  三、恶意的认定时间第111-112页
  四、善意者介入时的恶意抗辩第112-113页
 第四节 无因性例外之四——特殊背书转让时的人的抗辩第113-119页
  一、期后背书时人的抗辩第113-116页
  二、回头背书时的人的抗辩第116-117页
  三、委托取款背书时的人的抗辩第117-119页
结语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1页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1-133页
后记第133-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与分类若干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以长白山旅游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