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生理电信号的发展历史 | 第12页 |
1.3 多参量信号的特征 | 第12-14页 |
1.3.1 生理电信号的特征 | 第12-13页 |
1.3.2 惯性捕捉技术及其特征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4.1 生理电信号采集设备 | 第14-16页 |
1.4.2 生理电信号采集技术 | 第16-19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脑电-肌电-惯性同步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 第20-30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脑电-肌电-惯性信息同步采集原理 | 第20-24页 |
2.2.1 表面生物电采集原理 | 第20-21页 |
2.2.2 惯性信息采集原理 | 第21-22页 |
2.2.3 无线同步节点设计原理 | 第22-24页 |
2.3 方案整合及开发流程 | 第24-25页 |
2.4 系统总体结构 | 第25-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脑电-肌电-惯性信息同步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 第30-50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多参量生理电传感器设计 | 第30-37页 |
3.2.1 信号调理端设计思路 | 第30-31页 |
3.2.2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 第31-33页 |
3.2.3 滤波电路设计 | 第33-35页 |
3.2.4 后级放大电路设计 | 第35-36页 |
3.2.5 电压匹配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3.3 惯性信息捕获电路设计 | 第37-40页 |
3.3.1 惯性适配电路 | 第37-39页 |
3.3.2 惯性模块数据协议 | 第39-40页 |
3.4 电源系统设计 | 第40-44页 |
3.4.1 电源设计方案 | 第40-42页 |
3.4.2 电池选择 | 第42页 |
3.4.3 电源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第42-44页 |
3.5 嵌入式硬件集成化 | 第44-49页 |
3.5.1 集成化控制核心 | 第44-45页 |
3.5.2 高速PCB集成设计 | 第45-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脑电-肌电-惯性信息同步采集系统软件设计 | 第50-68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系统的嵌入式程序开发 | 第50-53页 |
4.2.1 嵌入式多任务调度 | 第50-51页 |
4.2.2 多参量数据获取 | 第51-52页 |
4.2.3 硬件端数据预处理 | 第52-53页 |
4.3 节点式无线同步传输网络设计 | 第53-57页 |
4.3.1 节点化Wi-Fi数据组网 | 第53-54页 |
4.3.2 数据层无线同步协议设计 | 第54-55页 |
4.3.3 设备节点化同步接口配置 | 第55-57页 |
4.4 信号预处理算法 | 第57-64页 |
4.4.1 脑电信号预处理 | 第57-59页 |
4.4.2 肌电信号特征提取 | 第59-60页 |
4.4.3 惯性信号预处理 | 第60-64页 |
4.5 系统的数据终端设计 | 第64-66页 |
4.5.1 PC端数据处理软件 | 第64-66页 |
4.5.2 其他终端控制 | 第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及验证 | 第68-84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生理电信号调理电路测试 | 第68-72页 |
5.2.1 肌电信号调理电路测试 | 第68-70页 |
5.2.2 脑电信号调理电路测试 | 第70-72页 |
5.3 设备对比采集实验 | 第72-75页 |
5.3.1 实验对象及信息同步采集 | 第72-73页 |
5.3.2 实验方案及实验流程 | 第73-75页 |
5.4 脑电-肌电-惯性信息同步采集系统性能及对比测试 | 第75-83页 |
5.4.1 与肌电-惯性设备Delsys的对比分析 | 第75-78页 |
5.4.2 与脑电设备Neuracle的对比分析 | 第78-81页 |
5.4.3 设备间参数对比 | 第81-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